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写作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主权债务问题概述 | 第16-22页 |
第一节 主权债务及其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主权债务问题的突出表现 | 第17-19页 |
一、主权债务规模庞大,信奉“国家不会破产”神话 | 第17-18页 |
二、不负责任借贷问题突出,债务危机频发 | 第18-19页 |
三、国际债务领域存在法律空白 | 第19页 |
第三节 主权债务重组机制需要国际协调的原因 | 第19-22页 |
一、主权债务问题涉及国际利益 | 第19-20页 |
二、主权债务问题可能演变为全球问题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同权条款的研究 | 第22-35页 |
第一节 同权条款基本概述 | 第22-26页 |
一、同权条款的基本含义 | 第22-23页 |
二、同权条款的效力范围 | 第23-24页 |
三、同权条款与其他担保条款之间的互动与博弈 | 第24-26页 |
(一) 分享条款和最有利债权人条款 | 第24-25页 |
(二) 消极担保条款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同权条款在主权债券诉讼实践中的发展 | 第26-31页 |
一、“艾略特案”首次引发对同权条款广义解释的大讨论 | 第26-27页 |
二、“阿根廷案”再次适用同权条款的广义解释 | 第27-31页 |
第三节 对同权条款广义解释的批判 | 第31-34页 |
一、同权条款的广义解释缺乏法理基础 | 第31页 |
二、同权条款的广义解释不符合现有的国际实践 | 第31-32页 |
三、同权条款的广义解释将有损IMF的优先地位 | 第32-33页 |
四、同权条款的广义解释将加大主权债务重组的难度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同权条款未来的改革方向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集体行动条款研究 | 第35-46页 |
第一节 集体行动理论来源 | 第35-37页 |
一、集体行动的理论基础:公共物品和理性人假设 | 第35-36页 |
二、集体行动困境的核心问题:搭便车 | 第36页 |
三、集体行动困境的解决之道:组织的选择性激励 | 第36-37页 |
第二节 集体行动困境阻碍主权债务重组进程 | 第37-39页 |
一、债券融资的特性欠缺合作的基础平台 | 第38页 |
二、债权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 | 第38页 |
三、债权人之间相互挤兑和争相诉讼 | 第38-39页 |
四、少数不合作者等待“搭便车” | 第39页 |
第三节 引进集体行动条款 | 第39-43页 |
一、集体行动条款的发展历程 | 第40页 |
二、集体行动条款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 第40-41页 |
三、集体行动条款的局限性 | 第41-43页 |
第四节 完善集体行动条款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巴黎俱乐部研究 | 第46-54页 |
第一节 巴黎俱乐部概述 | 第46-49页 |
一、巴黎俱乐部的性质与宗旨 | 第46页 |
二、巴黎俱乐部的组成 | 第46-47页 |
三、巴黎俱乐部的组织活动原则 | 第47-48页 |
四、巴黎俱乐部的重组程序与重组条款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巴黎俱乐部成为主要的官方债务重组平台的可能性 | 第49-51页 |
一、巴黎俱乐部与IMF经济政策有良好的互动关系 | 第49-50页 |
二、债务重组对债务国经济有改良作用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巴黎俱乐部与新兴债权国的互动 | 第51-54页 |
第五章 中国对主权债务重组机制的影响 | 第54-60页 |
第一节 关注主权债务重组问题的必要性 | 第54-56页 |
一、全球主权债务前景急剧恶化 | 第55页 |
二、发展中国家的诉求 | 第55-56页 |
三、对中国的影响正在加大 | 第56页 |
第二节 主权债务重组成为G20杭州峰会重要议题 | 第56-58页 |
一、加强的集体行动条款和同权条款 | 第57页 |
二、巴黎俱乐部持续吸引新兴债权人加入 | 第57-58页 |
第三节 中国是否应该加入巴黎俱乐部 | 第58-60页 |
结语:主权债务重组机制改革的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