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能利用、水电站工程论文--各种水电站论文--抽水蓄能水电站论文

水泵水轮机S特性对抽水蓄能电站过渡过程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30页
    1.1 研究背景与关键问题第14-19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关键问题第15-19页
    1.2 研究现状第19-28页
        1.2.1 水泵水轮机S特性研究现状第19-24页
        1.2.2 调压室设置条件的研究现状第24-28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8-29页
    1.4 研究方法第29-30页
第2章 抽水蓄能电站过渡过程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第30-45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水电站过渡过程数学模型第30-37页
        2.2.1 水力系统模型第30-33页
        2.2.2 机械系统模型第33-37页
    2.3 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第37-43页
        2.3.1 基于误差函数的数学求解方法第37-43页
        2.3.2 简化水击微分方程的数学求解方法第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3章 S特性与过渡过程水击压力关联性分析第45-94页
    3.1 引言第45-47页
    3.2 水击压力与特性曲线相关性推导分析第47-60页
        3.2.1 水击压力与特性曲线相关性推导第47-50页
        3.2.2 S特性曲线斜率与水击压力上升率关联性第50-53页
        3.2.3 S特性曲线与水击压力关联性第53-56页
        3.2.4 各区水击压力升高率主导因素分析第56-60页
    3.3 S特性对水击压力影响的定量分析第60-92页
        3.3.1 飞逸点水头求解第61-66页
        3.3.2 制动区水击非线性方程参数化第66-72页
        3.3.3 制动区特性与水击极值变化规律研究第72-89页
        3.3.4 工程实例第89-92页
    3.4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4章 S特性统计及飞逸点与水击极值相关性分析第94-114页
    4.1 引言第94页
    4.2 水泵水轮机S特性统计分析第94-107页
        4.2.1 回归分析基本理论第94-96页
        4.2.2 水泵水轮机参数标准化第96-98页
        4.2.3 S特性规律统计分析第98-107页
    4.3 飞逸点对水击压力影响分析第107-112页
        4.3.1 n'_(1,R),Q'_(1,R)研究范围第107-108页
        4.3.2 n'_(1,R),Q'_(1,R)对水击极值的影响分析第108-112页
    4.4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5章 水电站调压室设置条件探讨第114-131页
    5.1 引言第114-115页
    5.2 考虑水泵水轮机S特性的抽水蓄能电站调压室设置条件第115-119页
        5.2.1 水泵水轮机过流特性分析第115-116页
        5.2.2 流量减小有效时间T_s的求取第116-117页
        5.2.3 上游调压室设置条件推导第117-119页
        5.2.4 工程实例第119页
    5.3 弹性模型下基于稳定性的水电站调压室设置条件第119-129页
        5.3.1 数学模型第119-123页
        5.3.2 基于稳定性的调压室设置条件第123-126页
        5.3.3 基于调节品质的调压室设置条件第126-128页
        5.3.4 工程实例第128-129页
    5.4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31-136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131-133页
    6.2 展望第133-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传统风格建筑混凝土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锁相同步的并网变流器系统阻抗建模及其电压跟踪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