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的行动研究--基于心理转换理论的视角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问题的确定 | 第12-13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1.研究目的 | 第13页 |
2.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21页 |
(一)习作 | 第15-19页 |
1.习作与写话 | 第15-16页 |
2.习作与写作 | 第16-18页 |
3.习作与作文 | 第18-19页 |
(二)习作能力 | 第19-20页 |
(三)习作教学 | 第20-2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21-34页 |
(一)写作教学历史演进的阶段研究 | 第21-23页 |
(二)写作教学理念的相关研究 | 第23-27页 |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梯度研究 | 第27-28页 |
(四)小学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研究 | 第28-30页 |
(五)说话与写作的异同研究 | 第30-31页 |
(六)研究述评 | 第31-34页 |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4-38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8-4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38-40页 |
1.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38-39页 |
2.研究思路 | 第39-4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40-45页 |
1.行动研究法 | 第40-42页 |
2.具体收集资料的方法 | 第42-45页 |
六、行动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45-53页 |
(一)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的问题分析 | 第45-49页 |
1.习作教学未融入日常生活 | 第45-46页 |
2.习作教学指导流于形式 | 第46-47页 |
3.习作教学理念传统落后 | 第47-48页 |
4.习作教学态度消极负面 | 第48-49页 |
(二)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的问题分析 | 第49-53页 |
1.积累意识不足 | 第49-50页 |
2.语句表达不当 | 第50-51页 |
3.情感融入不实 | 第51页 |
4.框架构建不清 | 第51-53页 |
七、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 第53-147页 |
(一)初步酝酿:确定合作对象 | 第53-82页 |
1.走进研究场域 | 第53-59页 |
2.融入合作学校 | 第59-66页 |
3.选择合作对象 | 第66-80页 |
4.聚焦研究问题 | 第80-81页 |
5.预设行动方案 | 第81-82页 |
(二)行动研究的尝试:思维能力的训练 | 第82-104页 |
1.计划:思路的生成建构 | 第82-92页 |
2.行动:类型、要求、提纲 | 第92-93页 |
3.观察:学生的习作思路 | 第93-102页 |
4.反思:内部语言材料不足 | 第102-104页 |
(三)行动研究的推进:选择能力的训练 | 第104-121页 |
1.计划:材料的积累选择 | 第105-110页 |
2.行动:习惯、意识、仿写 | 第110-112页 |
3.观察:学生的积累意识 | 第112-118页 |
4.反思:习作规范性不足 | 第118-121页 |
(四)行动研究的完善:表达能力的训练 | 第121-139页 |
1.计划:内容的修改完善 | 第121-127页 |
2.行动:口头、书面、修改 | 第127-131页 |
3.观察:学生的表达习惯 | 第131-136页 |
4.反思:口语书语优势互借不足 | 第136-139页 |
(五)行动研究的延续:合作学校的改进 | 第139-147页 |
1.习作方法的持续保持 | 第140-142页 |
2.习作素材的多样积累 | 第142-144页 |
3.习作形式的新奇百变 | 第144-147页 |
八、行动研究的成效分析 | 第147-160页 |
(一)学生视角的成效 | 第147-154页 |
1.习作兴趣普遍提高 | 第147-151页 |
2.习作成绩进步显著 | 第151-153页 |
3.学习态度明显端正 | 第153-154页 |
(二)教师视角的转变 | 第154-155页 |
1.习作教学态度的转变 | 第154页 |
2.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 第154-155页 |
3.日常教学评价的转变 | 第155页 |
(三)研究者视角的反思 | 第155-160页 |
1.对研究对象的反思 | 第155-158页 |
2.对行动研究过程的反思 | 第158-160页 |
九、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 第160-169页 |
(一)结论 | 第160-162页 |
1.学生的生活世界丰富教师习作指导的内容 | 第160页 |
2.学生的习作能力与教师的习作教学理论紧密相关 | 第160-161页 |
3.教师习作教学的观念影响教师习作指导的方式 | 第161页 |
4.学校的重视支持影响教师习作指导水平的发展 | 第161-162页 |
(二)建议 | 第162-169页 |
1.习作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建构联系 | 第162-164页 |
2.习作指导要遵循学生习作心理转换的规律 | 第164-165页 |
3.习作训练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 第165-166页 |
4.学校要对教师的习作指导给予专业支持 | 第166-169页 |
十、参考文献 | 第169-175页 |
附录 | 第175-177页 |
附录1:教师访谈提纲 | 第175-176页 |
附录2:学生访谈提纲 | 第176-1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 第177-178页 |
致谢 | 第178-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