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4页 |
1.2 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3 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1.3.1 固相微萃取纤维涂层的种类 | 第16页 |
1.3.2 微波功率的选择 | 第16-17页 |
1.3.3 萃取时间的选择 | 第17页 |
1.3.4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17页 |
1.3.5 pH值的影响 | 第17页 |
1.4 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的应用 | 第17-20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MA-HS-SPME)在茼蒿、芹菜茎、芹菜叶挥发性成分中的研究和应用 | 第22-43页 |
2.1 前言 | 第22-23页 |
2.2 动态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芹菜的挥发性成分 | 第23-37页 |
2.2.1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3页 |
2.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2.2.1.3 实验条件 | 第23-24页 |
2.2.1.4 芹菜的预处理 | 第24页 |
2.2.1.5 芹菜中的挥发性物质的萃取 | 第24-25页 |
2.2.2 结果与讨论 | 第25-37页 |
2.2.2.1 水蒸气蒸馏 | 第25页 |
2.2.2.2 顶空固相微萃取 | 第25页 |
2.2.2.3 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 | 第25-26页 |
2.2.2.4 动态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 | 第26页 |
2.2.2.5 芹菜叶的四种前处理方法对比分析 | 第26-29页 |
2.2.2.6 芹菜茎的四种前处理方法对比分析 | 第29-33页 |
2.2.2.7 芹菜叶和茎的挥发性物质对比分析 | 第33-37页 |
2.3 动态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分析茼蒿的挥发性成分 | 第37-43页 |
2.3.1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2.3.1.1 材料和试剂 | 第37页 |
2.3.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7页 |
2.3.1.3 实验条件 | 第37页 |
2.2.1.4 茼蒿的预处理 | 第37页 |
2.3.1.5 茼蒿中挥发性成分的萃取 | 第37-38页 |
2.3.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2.3.2.1 水蒸气蒸馏 | 第38页 |
2.3.2.2 顶空固相微萃取 | 第38页 |
2.3.2.3 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 | 第38-39页 |
2.3.2.4 动态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 | 第39页 |
2.3.2.5 四种前处理方法对比分析 | 第39-43页 |
第三章 动态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对水中的多环芳烃分析的应用 | 第43-53页 |
3.1 前言 | 第43-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44页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4页 |
3.2.3 实验条件 | 第44-45页 |
3.2.4 标准溶液的配置 | 第45-46页 |
3.2.5 动态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步骤 | 第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3.3.1 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46-49页 |
3.3.1.1 离子强度优化 | 第46-47页 |
3.3.1.2 萃取功率的选择 | 第47-48页 |
3.3.1.3 萃取时间优化 | 第48-49页 |
3.3.2 实验方法的对比 | 第49-50页 |
3.3.3 方法的评估 | 第50-52页 |
3.3.3.1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 第50-51页 |
3.3.3.2 回收率 | 第51-52页 |
3.3.4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52页 |
3.4 结论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测定食品食品包装材料中二苯甲酮类紫外光固化剂 | 第53-62页 |
4.1 前言 | 第5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53-54页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4页 |
4.2.3 实验条件 | 第54页 |
4.2.4 标准溶液的配置 | 第54-55页 |
4.2.5 微波辅助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MA-HS-SPME)步骤 | 第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4.3.1 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55-57页 |
4.3.2 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57-58页 |
4.3.2.1 微波功率的选择 | 第57页 |
4.3.2.2 萃取时间的选择 | 第57-58页 |
4.3.3 方法的评估 | 第58-60页 |
4.3.3.1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 第58-59页 |
4.3.3.2 精密度和回收率 | 第59-60页 |
4.3.4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60-61页 |
4.4 结论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5.1 结论 | 第62-64页 |
5.2 展望 | 第64页 |
5.3 创新点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