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页 |
1.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心理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 | 第15-21页 |
2.1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心理相关概念及构成 | 第15-18页 |
2.1.1 新生代农民工的内涵及特征 | 第15-16页 |
2.1.2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心理的内涵及构成 | 第16-18页 |
2.2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心理的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2.1 政治社会化理论 | 第18-20页 |
2.2.2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1-26页 |
3.1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3.2.1 调查对象 | 第21-22页 |
3.2.2 调查方法 | 第22页 |
3.2.3 问卷编制 | 第22-25页 |
3.2.4 统计与计分方法 | 第25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25-26页 |
第4章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心理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26-43页 |
4.1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心理的基本状况 | 第26-37页 |
4.1.1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心理的描述分析 | 第26-30页 |
4.1.2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7页 |
4.2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倾向 | 第37-41页 |
4.2.1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倾向的描述分析 | 第37-38页 |
4.2.2 背景因素与新生代农民工参政倾向的交叉分析 | 第38-41页 |
4.3 政治态度对政治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 第41-43页 |
第5章 小结与讨论 | 第43-47页 |
5.1 小结 | 第43-44页 |
5.1.1 实证研究结果 | 第43页 |
5.1.2 对研究假设的回应 | 第43-44页 |
5.2 讨论 | 第44-47页 |
第6章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心理的塑造 | 第47-53页 |
6.1 以团体为依托,丰富内群体成员组织化形式 | 第47-49页 |
6.2 通过系统化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政治教育 | 第49页 |
6.3 利用新媒体构建起制度化的政治信任体系 | 第49-50页 |
6.4 以市民化为目标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 第50-53页 |
第7章 结论与不足 | 第53-54页 |
7.1 结论 | 第53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附录A | 第59-62页 |
附录B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