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湖北秦巴山片区生态城市群建设的整体性治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一、绪论第14-28页
    (一) 研究源起与意义第14-16页
        1. 研究缘起第14-15页
        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5页
        1. 国外研究综述第16-20页
        2. 国内研究综述第20-25页
    (三)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25-26页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26-28页
        1. 研究方法第26页
        2. 主要创新之处第26-28页
二、片区生态城市群建设的理论基础第28-40页
    (一) 整体性治理理论阐释第28-34页
        1. 整体性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第28-29页
        2. 整体性治理的内涵与架构第29-34页
    (二) 生态城市群的理论阐析第34-37页
        1. 生态城市群的概念界定第34-35页
        2. 生态城市群建设的理论基础第35-37页
    (三) 片区生态城市群整体性治理的可行性第37-40页
        1. 整体性治理对象与片区生态城市群建设的协调困境相一致第37-38页
        2. 整体性治理理念与片区生态城市群建设的价值取向相契合第38页
        3. 整体性治理策略与片区生态城市群建设思路相统一第38-40页
三、片区生态城市群整体性治理的现实基础与困境第40-48页
    (一) 片区生态城市群建设的现实基础第40-44页
        1. 生态城市群建设的区位基础第40-42页
        2. 生态城市群建设的经济基础第42页
        3. 生态城市群建设的生态基础第42-43页
        4. 生态城市群建设的城镇化基础第43-44页
    (二) 片区生态城市群建设的整体性治理桎梏第44-48页
        1. 治理理念比较陈旧第44-45页
        2. 治理主体单一第45页
        3. 治理制度化程度偏低第45-46页
        4. 治理技术支撑薄弱第46页
        5.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第46-48页
四、片区生态城市群建设的整体性治理困境分析第48-54页
    (一) 片区生态城市群建设的“棘手性”分析第48-50页
        1. 生态城市群建设呈现跨部门性第48-49页
        2. 生态城市群建设呈现跨层级性第49页
        3. 生态城市群建设呈现跨区域性第49-50页
    (二) 片区生态城市群建设的“破碎化”问题分析第50-54页
        1. 生态城市群建设治理层级呈现“破碎化”第50-51页
        2. 生态城市群建设治理功能呈现“破碎化”第51-52页
        3. 生态城市群建设公私部门合作呈现“破碎化”第52-54页
五、片区生态城市群建设的整体性治理路径第54-67页
    (一) 构建整体性治理理念第54-56页
        1. 寻找生态城市群建设的共同利益第55页
        2. 构建政府协同性行政文化第55页
        3. 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评体系第55-56页
        4. 用制度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第56页
    (二) 建立整体性治理组织结构第56-62页
        1. 推进片区生态城市群建设过程中治理层级的整合第56-60页
        2. 推进片区生态城市群建设过程中治理功能的整合第60-62页
        3. 推进片区生态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公私部门的整合第62页
    (三) 搭建整体性治理组织运行机制第62-65页
        1. 构建责任机制第62-63页
        2. 搭建信任机制第63-64页
        3. 完备沟通机制第64页
        4.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第64-65页
    (四) 创造整体性治理信息系统第65-67页
        1. 搭建整体性治理信息平台第65-66页
        2. 建立整体性治理信息数据库第66页
        3. 强化整体性治理信息保护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附录一: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圳市水环境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湖北省产业结构演进的环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