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2 课题研究创新点 | 第10-11页 |
1.3.3 课题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1页 |
1.3.4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辟邪造像的渊源 | 第12-16页 |
2.1 辟邪造像的造型来源 | 第12-14页 |
2.1.1 天禄与辟邪说 | 第12页 |
2.1.2 狻猊说与狮子说 | 第12页 |
2.1.3 桃拔、符拔、扶拔 | 第12-13页 |
2.1.4 穷奇说 | 第13页 |
2.1.5 飞廉说 | 第13-14页 |
2.2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第3章 辟邪造型特征的渊源 | 第16-24页 |
3.1 辟邪造型的本土渊源 | 第17-21页 |
3.1.1 现阶段找到的现存的辟邪及其相关的造像 | 第17-18页 |
3.1.2 青铜器纹样中的辟邪造型特征元素 | 第18-19页 |
3.1.3 青铜器立体造型中的辟邪造型特征元素 | 第19-20页 |
3.1.4 玉器中的辟邪造型特征元素 | 第20-21页 |
3.1.5 画像石中辟邪造型特征元素 | 第21页 |
3.2 辟邪造型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与演变 | 第21-2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4章 南朝辟邪造像研究 | 第24-34页 |
4.1 宋齐梁陈各朝代的辟邪造像举例分析 | 第24-29页 |
4.1.1 南朝宋初宁陵辟邪造像 | 第24-25页 |
4.1.2 南朝齐辟邪造像 | 第25-27页 |
4.1.3 南朝梁辟邪造像 | 第27-28页 |
4.1.4 南朝陈辟邪造像 | 第28-29页 |
4.2 南朝辟邪造像造型特征整体分析 | 第29-32页 |
4.2.1 辟邪造像侧面结构线图分析 | 第29-31页 |
4.2.2 辟邪正面头部体块朝向与中线图分析 | 第31-32页 |
4.2.3 辟邪造像中线后视走势图分析 | 第3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5章 以南朝石辟邪为主线研究影响辟邪造像造型特征演变的因素 | 第34-38页 |
5.1 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制度 | 第34页 |
5.2 南北朝时期的美学思想 | 第34-3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6章 关于新辟邪造型创作的思考 | 第38-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