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多年生花卉类论文--宿根花卉类论文

鸢尾属3种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及生理响应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0页
   ·水体富营养化研究概况第9-13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相关概念第9-10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第10-11页
       ·内源性负荷第10页
       ·外源性负荷第10-11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第11-13页
       ·物理方法第11-12页
       ·化学方法第12页
       ·生物方法第12-13页
   ·高等水生植物净化作用研究进展第13-16页
     ·高等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机理第13-15页
       ·水生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第13页
       ·提供适宜生境第13-14页
       ·对藻类的抑制作用第14页
       ·吸附、过滤、沉淀作用第14页
       ·其它作用第14-15页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处理方式第15-16页
       ·净化塘第15页
       ·人工湿地第15-16页
       ·生态浮床第16页
   ·鸢尾属植物研究进展第16-19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鸢尾属3 种植物对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第20-32页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20-21页
     ·实验材料第20页
     ·实验方法第20页
     ·测定指标第20-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29页
     ·春季净化实验第21-24页
       ·水体中TN 浓度的变化第21-22页
       ·水体中TP 浓度的变化第22-24页
     ·夏季净化实验第24-26页
       ·水体中TN 浓度的变化第24-25页
       ·水体中TP 浓度的变化第25-26页
     ·秋季净化实验第26-29页
       ·水体中TN 浓度的变化第26-28页
       ·水体中TP 浓度的变化第28-29页
   ·讨论与结论第29-32页
第三章 鸢尾属3 种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累积作用第32-37页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32-33页
     ·实验材料第32页
     ·实验方法第32页
     ·测定指标第32-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35页
     ·3 种植物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第33-34页
     ·植物体内氮含量的变化第34-35页
     ·植物体内磷含量的变化第35页
   ·讨论与结论第35-37页
第四章 鸢尾属3 种植物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理响应第37-61页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37-39页
     ·实验材料第37页
     ·实验方法第37页
     ·测定指标第37-39页
       ·总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干重的测定第37-38页
       ·根长及叶长的测定第38页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38页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38页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第38-39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第39页
       ·根系活力的测定第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57页
     ·不同富营养化水平下黄菖蒲的生长和生理反应第39-45页
       ·黄菖蒲生长指标的变化第39-40页
       ·黄菖蒲叶绿素总量的变化第40-41页
       ·黄菖蒲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第41-42页
       ·黄菖蒲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42-44页
       ·黄菖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第44-45页
       ·黄菖蒲根系活力的变化第45页
     ·不同富营养化水平下花菖蒲的生长和生理反应第45-51页
       ·花菖蒲生长指标的变化第45-46页
       ·花菖蒲叶绿素总量的变化第46-47页
       ·花菖蒲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第47-48页
       ·花菖蒲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48-49页
       ·花菖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第49-51页
       ·花菖蒲根系活力的变化第51页
     ·不同富营养化水平下溪荪的生长和生理反应第51-57页
       ·溪荪生长指标的变化第51-52页
       ·溪荪叶绿素总量的变化第52-53页
       ·溪荪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第53-54页
       ·溪荪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54-55页
       ·溪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第55-57页
       ·溪荪根系活力的变化第57页
   ·讨论与结论第57-61页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与植物生长指标第57-58页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与植物叶绿素总量第58页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第58-59页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第59-60页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与根系活力第60-61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第61-64页
   ·结论第61-62页
   ·讨论与建议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详细摘要第68-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三角蜡梅品种调查、DUS测试指南及数据库构建
下一篇:大花六道木体细胞胚诱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