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我国家庭暴力概述 | 第11-14页 |
(一) 家庭暴力的概念 | 第11页 |
(二) 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目的 | 第11-12页 |
(三) 《反家庭暴力法》立法前后的现状评析 | 第12-14页 |
二、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救济制度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9页 |
(一)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救济制度 | 第14-16页 |
1. 扩大了家庭暴力的救济范畴 | 第14页 |
2. 强调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 第14-15页 |
3. 出台强制报告与公安告诫制度 | 第15页 |
4.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设定 | 第15-16页 |
(二)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16-19页 |
1. 受暴者能否请求婚内损害赔偿 | 第16页 |
2. 家庭暴力行为缺乏统一的定性标准 | 第16-17页 |
3. 家庭暴力犯罪的诉讼模式单一 | 第17页 |
4. 多部门联动职责分工不明晰 | 第17-18页 |
5. 家庭暴力遭遇“取证难” | 第18-19页 |
三、国外家庭暴力救济机制的经验借鉴 | 第19-24页 |
(一) 美国 | 第19-20页 |
1. 施行强制性法律政策 | 第19页 |
2. 申请民事保护令 | 第19页 |
3. 增设婚内强奸罪 | 第19-20页 |
4. 设立反家暴专门法院 | 第20页 |
(二) 英国 | 第20-21页 |
1. “妇女庇护所”和“零忍耐”运动 | 第20页 |
2. 设置“家庭暴力注册簿” | 第20-21页 |
3. 颁布相关禁止性法令 | 第21页 |
4. 受害者可以申请民事赔偿和财政救济 | 第21页 |
(三) 挪威 | 第21页 |
(四) 澳大利亚 | 第21-22页 |
(五) 加拿大 | 第22-24页 |
四、完善我国《反家庭暴力法》救济机制的建议 | 第24-29页 |
(一) 创设家庭暴力损害赔偿制度 | 第24页 |
(二) 增设家庭暴力罪 | 第24-25页 |
1. 强制堕胎罪 | 第24-25页 |
2. 婚内强奸罪 | 第25页 |
3. 致命暴力恐吓罪 | 第25页 |
4. 违反保护令罪 | 第25页 |
(三) 提高对公安机关处理家庭暴力的监督力度 | 第25页 |
(四) 完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 | 第25-26页 |
(五) 引入家庭暴力案件公诉制度 | 第26页 |
(六) 建立多方位的举证取证认证体系 | 第26-27页 |
(七) 细化多部门联动反家暴的职责分工 | 第27-28页 |
(八) 提高女性的参政比例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谢辞 | 第33-34页 |
个人简历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