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8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锂离子电池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1.3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 第16-17页 |
1.4 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38页 |
1.4.1 正极材料 | 第17-28页 |
1.4.1.1 锂钴氧化物(LiCoO_2) | 第18-20页 |
1.4.1.2 锂镍氧化物(LiNiO_2) | 第20-21页 |
1.4.1.3 锂镍钴锰氧化物(LiNi_xCo_yMn_(1-x-y)O_2) | 第21-23页 |
1.4.1.4 锂锰氧化物(LiMn_2O_4) | 第23-25页 |
1.4.1.5 磷酸铁锂(LiFePO_4) | 第25-28页 |
1.4.2 负极材料 | 第28-37页 |
1.4.2.1 碳基材料 | 第29-32页 |
1.4.2.2 非碳基类材料 | 第32-37页 |
1.4.3 电解液 | 第37-38页 |
1.5 选题依据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8页 |
第二章 氮掺杂MoO_3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8-77页 |
2.1 引言 | 第48-5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1-58页 |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51-52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52-58页 |
2.2.2.1 材料制备 | 第52-53页 |
2.2.2.2 材料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53-58页 |
2.3 “X相”的结果与讨论 | 第58-70页 |
2.3.1 XRD表征 | 第58-59页 |
2.3.2 SEM与EDX-Mapping表征 | 第59-60页 |
2.3.3 比表面积测量 | 第60-61页 |
2.3.4 XPS表征 | 第61-64页 |
2.3.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4-68页 |
2.3.5.1 MoO_3的充放电和循环性能测试 | 第64页 |
2.3.5.2 MoO_2的充放电和循环性能测试 | 第64-65页 |
2.3.5.3 X相的充放电和循环性能测试 | 第65-66页 |
2.3.5.4 X相的倍率性能测试 | 第66-67页 |
2.3.5.5 X相的循环伏安测试 | 第67-68页 |
2.3.5.6 X相的交流阻抗测试 | 第68页 |
2.3.6 导电性测试 | 第68-69页 |
2.3.7 ~7Li固体核磁共振表征 | 第69-70页 |
2.4 “Y相”的结果与讨论 | 第70-73页 |
2.4.1 XRD表征 | 第70-71页 |
2.4.2 SEM表征 | 第71页 |
2.4.3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71-73页 |
2.4.3.1 MoO_3纳米带的充放电及循环性能测试 | 第71-72页 |
2.4.3.2 Y相的充放电及循环性能测试 | 第72-73页 |
2.4.3.3 Y相的倍率性能测试 | 第7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第三章 层状结构MoO_2/carbon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77-99页 |
3.1 引言 | 第77-7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9-82页 |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79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79-82页 |
3.2.2.1 材料制备 | 第79-80页 |
3.2.2.2 材料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80-8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2-96页 |
3.3.1 MoO_3/DDA的表征 | 第82-84页 |
3.3.1.1 XRD表征 | 第82-83页 |
3.3.1.2 SEM和TEM表征 | 第83-84页 |
3.3.2 MoO_2/carbon的XRD表征 | 第84页 |
3.3.3 MoO_2/carbon的电镜表征 | 第84-86页 |
3.3.4 MoO_2/carbon的比表面积测量 | 第86-87页 |
3.3.5 MoO_2/carbon的拉曼光谱表征 | 第87-88页 |
3.3.6 MoO_2/carbon的TG-DSC表征 | 第88页 |
3.3.7 MoO_2/carbon的XPS表征 | 第88-89页 |
3.3.8 MoO_2/carbon的~(13)C固体核磁共振表征 | 第89-90页 |
3.3.9 MoO_2/carbon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90-94页 |
3.3.9.1 充放电与循环性能测试 | 第91-92页 |
3.3.9.2 倍率性能测试 | 第92页 |
3.3.9.3 循环伏安测试 | 第92-93页 |
3.3.9.4 交流阻抗测试 | 第93-94页 |
3.3.10 循环后MoO_2/carbon的SEM表征 | 第94-95页 |
3.3.11 MoO_2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95-9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第四章 MoO_3纳米带/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99-113页 |
4.1 引言 | 第99-10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01-103页 |
4.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101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101-103页 |
4.2.2.1 材料制备 | 第101-102页 |
4.2.2.2 材料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102-10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09页 |
4.3.1 XRD表征 | 第103-104页 |
4.3.2 电镜表征 | 第104-105页 |
4.3.3 拉曼光谱表征 | 第105-106页 |
4.3.4 EDX-Mapping表征 | 第106页 |
4.3.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106-109页 |
4.3.5.1 MoO_3纳米带的充放电和循环性能测试 | 第106-107页 |
4.3.5.2 MoO_3纳米带/RGO的充放电和循环性能测试 | 第107-108页 |
4.3.5.3 MoO_3纳米带/RGO的微分电容曲线 | 第108-109页 |
4.3.5.4 MoO_3纳米带/RGO的交流阻抗测试 | 第10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3-115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113-114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附录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