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磁波反射的协作SR-ARQ协议发送端延时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2 协作分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差错控制技术 | 第17-18页 |
1.5 自动重传请求协议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6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35页 |
2.1 无线信道的特征及模型分析 | 第21-23页 |
2.1.1 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 第21-22页 |
2.1.2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模型 | 第22-23页 |
2.2 协作分集技术 | 第23-26页 |
2.2.1 放大转发模式 | 第24-25页 |
2.2.2 解码转发模式 | 第25页 |
2.2.3 编码协作模式 | 第25-26页 |
2.2.4 空时编码模式 | 第26页 |
2.3 合并方式 | 第26-29页 |
2.3.1 最大比合并 | 第27-28页 |
2.3.2 选择合并 | 第28-29页 |
2.3.3 等增益合并 | 第29页 |
2.4 并行计算技术基础 | 第29-32页 |
2.4.1 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 | 第29-31页 |
2.4.2 并行编程环境 | 第31-32页 |
2.5 电磁波反射理论基础 | 第32-33页 |
2.6 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反射协作SR-ARQ模型 | 第35-49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无线通信系统中电磁波的传播 | 第35-36页 |
3.3 协作分集模型 | 第36-43页 |
3.3.1 基于电磁波反射的协作分集系统建模 | 第36-37页 |
3.3.2 单入单出Markov信道模型 | 第37-39页 |
3.3.3 选择式合并系统信道建模 | 第39-41页 |
3.3.4 选择式合并信道建模 | 第41-43页 |
3.4 SR-ARQ协作分集系统发送端排队模型 | 第43-47页 |
3.4.1 自适应链路ARQ模型 | 第43-44页 |
3.4.2 数据包队列模型 | 第44-47页 |
3.5 数值分析和仿真结果 | 第47页 |
3.6 小节 | 第47-49页 |
第4章 随机反馈延时模型 | 第49-61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基于电磁波反射的随机反馈延时模型 | 第49-51页 |
4.2.1 反射协作通信系统建模 | 第49页 |
4.2.2 反馈延时转移概率模型 | 第49-50页 |
4.2.3 发送端反馈信息转移概率模型 | 第50-51页 |
4.3 基于电磁波反射的马尔科夫排队模型 | 第51-53页 |
4.4 普通中继的随机反馈延时模型 | 第53-55页 |
4.4.1 M/M/1服务模型 | 第53页 |
4.4.2 反馈延时转移概率模型 | 第53-54页 |
4.4.3 发送端反馈信息转移概率模型 | 第54-55页 |
4.4.4 马尔科夫排队模型 | 第55页 |
4.5 稳态概率的求解 | 第55-56页 |
4.6 数值分析和仿真结果 | 第56-59页 |
4.7 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