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庭审实质化”的实现路径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3-15页
一、我国刑事“庭审实质化”的改革历程及评析第15-19页
    (一) “庭审实质化”的含义第15页
    (二) 刑事“庭审实质化”的改革历程第15-19页
        1.1996年的审判方式改革第16页
        2.1998年庭后移送案卷制度的确立第16-17页
        3.2010年死刑案件证据规则的确立第17页
        4.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第17页
        5.2014年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第17-19页
二、刑事“庭审实质化”的实践—以Q县法院刑事案件为样本第19-25页
    (一) 样本的选择第19页
    (二) 对各项审判指标的考察与分析第19-25页
        1.无罪判决率的情况分析第19-21页
        2.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情况分析第21-22页
        3.被告人获得辩护情况分析第22-23页
        4.简易程序适用情况分析第23-25页
三、实现刑事“庭审实质化”中遇到的障碍第25-29页
    (一) 案卷中心主义问题依然严重第25页
    (二) 直接、言词原则落实差强人意第25-26页
    (三) 被告人的律师辩护权保障不够第26页
    (四) 繁简分流机制还未形成第26-29页
四、实现刑事“庭审实质化”的对策与建议第29-37页
    (一) 阻断审前信息交流第29-30页
        1.创立控、审阻断机制第29页
        2.建立证据开示制度第29-30页
    (二) 保障被告人的有效辩护权第30-31页
        1.保障被告人的律师辩护权第30-31页
        2.加强释明权的运用第31页
        3.加强裁判文书说理,以公开促公正第31页
    (三) 采用直接、言词审理原则第31-34页
        1.限制“传闻证据”的适用范围第32页
        2.强化对不出庭证人的惩戒措施第32-33页
        3.完善证人、鉴定人的出庭保障制度第33-34页
    (四) 充实法庭调查第34-35页
        1.举证、质证充分化第34页
        2.当庭认证强制化第34-35页
    (五) 案件进行繁简分流第35-37页
        1.发挥简易程序分流案件的功能第35-36页
        2.完善刑事速裁程序,构建多层次分流机制第36-37页
结语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43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GF-1、IGFBP-3、MMP-14、u-P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一篇:二氢杨梅素对绒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PI3K/Akt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