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多拾取WPT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9-10页 |
1.3 多拾取WPT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5 论文的主要结构 | 第18-1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多拾取WPT系统机理分析 | 第20-36页 |
2.1 多拾取副边功率变换器输入连接方式对比分析 | 第20-24页 |
2.1.1 独立方式 | 第21页 |
2.1.2 串联方式 | 第21-22页 |
2.1.3 并联方式 | 第22-24页 |
2.2 多拾取副边功率变换器输出连接方式对比分析 | 第24-29页 |
2.2.1 单个拾取线圈面积一定 | 第26-28页 |
2.2.2 总的拾取区域面积一定 | 第28-29页 |
2.3 多拾取WPT系统与单拾取WPT系统对比 | 第29-34页 |
2.3.1 原边发射线圈磁场均匀 | 第30-33页 |
2.3.2 原边发射线圈磁场不均匀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基于LCL-S型多拾取WPT系统特性分析 | 第36-52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LCL-S型多拾取WPT系统电路特性分析 | 第36-45页 |
3.2.1 原边特性 | 第37-38页 |
3.2.2 副边特性 | 第38-40页 |
3.2.3 功率特性 | 第40-41页 |
3.2.4 效率特性 | 第41-45页 |
3.3 LCL-S补偿方式与四种基本补偿方式的对比 | 第45-51页 |
3.3.1 发射线圈电流对比 | 第46-48页 |
3.3.2 负载功率对比 | 第48-49页 |
3.3.3 逆变器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对比 | 第49-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多拾取WPT系统的控制策略 | 第52-58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常用稳压控制方式分析 | 第52-54页 |
4.2.1 PID控制算法 | 第52-53页 |
4.2.2 Bang-Bang控制算法 | 第53-54页 |
4.2.3 模糊控制算法 | 第54页 |
4.3 根据互感和功率需求的控制方式 | 第54-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仿真与实验研究 | 第58-70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系统参数设计 | 第58-59页 |
5.3 仿真研究 | 第59-65页 |
5.3.1 仿真平台 | 第59-60页 |
5.3.2 仿真结果 | 第60-65页 |
5.4 实验研究 | 第65-68页 |
5.4.1 实验平台 | 第65-66页 |
5.4.2 实验结果 | 第66-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0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专利 | 第78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 | 第78页 |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奖励及荣誉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