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基于共生理论的特色小镇概念性设计研究--以漳河航空小镇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选题与认知第9-13页
    1.1 设计研究背景与源起第9页
    1.2 设计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设计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0-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2 研究框架第11-13页
第二章 特色小镇的实践及借鉴第13-18页
    2.1 特色小镇的类型第13-14页
    2.2 特色小镇实践中的问题第14页
        2.2.1 缺乏以人为本的考虑第14页
        2.2.2 利益分配存在难题第14页
    2.3 产业主导型特色小镇的典型实践第14-17页
        2.3.1 产业共生的集群升级:诸暨大唐袜艺小镇第15页
        2.3.2 三生共生的空间升级: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第15-16页
        2.3.3 其它实践第16-17页
    2.4 指导实践借鉴第17-18页
第三章 共生理论研究及其与特色小镇的耦合第18-26页
    3.1 共生理论的概念和关键性要素第18-20页
        3.1.1 共生单元第18页
        3.1.2 共生模式第18-20页
        3.1.3 共生环境第20页
        3.1.4 共生媒介第20页
    3.2 共生理论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第20-23页
        3.2.1 区域协调机制的研究第21页
        3.2.2 空间布局规划的研究第21-22页
        3.2.3 规划、建筑设计的实践运用第22页
        3.2.4 利益相关体研究第22-23页
    3.3 共生与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的耦合第23-25页
        3.3.1 协同目标和系统结构相互耦合第23-24页
        3.3.2 共生进化的机制相互耦合第24-25页
    3.4 基于共生理论的特色小镇概念性设计的基本思路第25-26页
第四章 基于共生理论的漳河航空特色小镇概念性设计第26-63页
    4.1 区域共生关系的优化第26-36页
        4.1.1 理性认知特色小镇单元第26-27页
            4.1.1.1 基地概况与分析第26-27页
            4.1.1.2 特色小镇单元在区域的核心作用第27页
        4.1.2 以正向的共生环境定位特色小镇第27-29页
            4.1.2.1 共生环境的内容和反馈第27-28页
            4.1.2.2 漳河镇的区域共生环境第28-29页
            4.1.2.3 漳河小镇的发展定位第29页
        4.1.3 搭建共生媒介促进区域协同第29-35页
            4.1.3.1 区域共生单元分析第29-32页
            4.1.3.2 区域共生空间结构第32-33页
            4.1.3.3 区域交通系统规划第33-34页
            4.1.3.4 区域公共交通体系规划第34-35页
        4.1.4 增进区域共生的发展边界第35-36页
    4.2 一体化共生目标下的特色小镇核心区概念性设计第36-63页
        4.2.1 漳河小镇的现状格局第36-39页
            4.2.1.1 狭长松散的总体格局第36-37页
            4.2.1.2 生产生活单元的现状格局第37-38页
            4.2.1.3 生态单元的现状格局第38页
            4.2.1.4 老镇区核心区的现状格局第38-39页
        4.2.2 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难点第39-40页
            4.2.2.1 航空产业拓展的难度第39页
            4.2.2.2 历史交通因素限制空间的拓展第39页
            4.2.2.3 丰富的水岸空间难以凸显优势第39-40页
        4.2.3 单元内部共生的设计表达第40-49页
            4.2.3.1 共生理念指引下的产业研究第40-44页
            4.2.3.2 生态共生指引下的绿地景观第44-48页
            4.2.3.3 生活共生指引下的设施布局第48-49页
        4.2.4 催化共生的交通媒介第49-51页
        4.2.5 单元之间共生的设计表达第51-61页
            4.2.5.1 三生构思的空间布局第51-52页
            4.2.5.2 互助导向的城市设计指引第52-60页
            4.2.5.3 利益关联的保障机制第60-61页
        4.2.6 总平面图与汇总表第61-63页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第63-64页
    5.1 毕业设计总结第63页
    5.2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5-68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第68-70页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0-71页
主要设计图纸第71-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D-SFO-PWM的级联SAPF直流侧平衡控制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