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8-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45页 |
1.1 背景介绍 | 第11-12页 |
1.2 细胞松弛素类天然产物的分离和鉴定 | 第12-20页 |
1.2.1 双环骨架 | 第12-13页 |
1.2.2 三环骨架 | 第13-16页 |
1.2.3 多环骨架 | 第16-19页 |
1.2.4 多聚体 | 第19-20页 |
1.3 细胞松弛素类天然产物的生物学活性 | 第20-21页 |
1.4 细胞松弛素类天然产物的生源合成 | 第21-28页 |
1.4.1 经典三环骨架细胞松弛素的生源合成 | 第21-22页 |
1.4.2 其他骨架细胞松弛素类天然产物的生源合成 | 第22-28页 |
1.5 细胞松弛素类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进展 | 第28-45页 |
1.5.1 前期Diels-Alder策略 | 第29-37页 |
1.5.2 后期Diels-Alder策略 | 第37-45页 |
第2章 细胞松弛素PericoniasinsA-E的全合成研究 | 第45-71页 |
2.1 研究背景和逆合成分析 | 第45-48页 |
2.2 Aldol/Grob串联反应 | 第48-55页 |
2.2.1 Grob碎裂化反应背景 | 第48-51页 |
2.2.2 Aldol-Grob串联反应的探索 | 第51-55页 |
2.3 分子内Diels-Alder反应 | 第55-57页 |
2.4 C17位羟基的构建 | 第57-67页 |
2.4.1 羰基导向C-H键氧化策略 | 第58-59页 |
2.4.2 非导向C-H键氧化策略 | 第59-60页 |
2.4.3 Michael加成策略 | 第60-67页 |
2.5 Periconiasin家族天然产物集群式合成 | 第67-71页 |
2.5.1 Periconiasins B、C的合成 | 第67页 |
2.5.2 Periconiasins D、E的合成 | 第67-71页 |
第3章 细胞松弛素Aspochalasin D和Aspergillin PZ的全合成研究 | 第71-92页 |
3.1 研究背景和逆合成分析 | 第71-73页 |
3.2 11 /6/5三环骨架的构建 | 第73-75页 |
3.3 C17-18官能团构建 | 第75-86页 |
3.3.1 环氧化策略 | 第75-79页 |
3.3.2 双羟化策略 | 第79-86页 |
3.4 三聚体合成的初步尝试 | 第86-92页 |
3.4.1 一锅法 | 第87-88页 |
3.4.2 分步法 | 第88-92页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2-97页 |
4.1 总结 | 第92-93页 |
4.2 展望 | 第93-97页 |
4.2.1 化学研究层面 | 第93-95页 |
4.2.2 药物化学层面 | 第95-96页 |
4.2.3 生物研究层面 | 第96-97页 |
第5章 实验部分 | 第97-122页 |
5.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97页 |
5.2 Periconiasins A-E相关实验与数据 | 第97-111页 |
5.3 Aspochalasin D和Aspergillin PZ相关实验与数据 | 第11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附录 A 谱图及单晶数据 | 第132-18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