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一、绪论 | 第9-23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 1.公民 | 第12-13页 |
| 2.公民教育 | 第13-15页 |
| 3.《政治生活》教学 | 第15页 |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 1.国外公民教育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2.国内公民教育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3页 |
| 1.研究思路 | 第20页 |
| 2.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3.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 二、《政治生活》中公民教育教学的应然 | 第23-26页 |
| (一)《政治生活》中公民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 1.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 | 第23页 |
| 2.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23页 |
|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23-24页 |
| (二)《政治生活》中公民教育内容的体现 | 第24-26页 |
| 三、《政治生活》中公民教育教学的实然 | 第26-44页 |
| (一)K中学概况 | 第26页 |
| (二)K中学《政治生活》教学现状描述 | 第26-36页 |
| 1.《政治生活》中公民教育教学内容的分析 | 第26-29页 |
| 2.对同年级两位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描述 | 第29-31页 |
| 3.同年级两位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方式及优缺点 | 第31页 |
| 4.《政治生活》中公民教育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 第31-35页 |
| 5.学生对待《政治生活》中公民教育的态度 | 第35-36页 |
| (三)《政治生活》中公民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36-40页 |
| 1.教学内容分析不到位,使学生厌倦《政治生活》内容的学习 | 第36-37页 |
| 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中侧重公民知识的讲授 | 第37-39页 |
| 3.教学评价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凸显评价的意义 | 第39-40页 |
| (四)《政治生活》中公民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0-44页 |
| 1.教学内容制定中的原因 | 第40-41页 |
| 2.教师教学理念的原因 | 第41页 |
| 3.学生自身的原因 | 第41-42页 |
| 4.学校原因 | 第42-43页 |
| 5.社会及历史原因 | 第43-44页 |
| 四、《政治生活》中公民教育教学的对策 | 第44-57页 |
| (一) 结合时政热点知识全面把握《政治生活》教学内容 | 第44-45页 |
| (二) 转变《政治生活》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和运用教学素材 | 第45-47页 |
| 1.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理论水平 | 第45-46页 |
| 2.充分挖掘和运用教学素材,促进公民教育发展 | 第46-47页 |
|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推进公民意识教育 | 第47-53页 |
| 1.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公民意识 | 第47-48页 |
| 2.合理设置问题,与学生探究公民知识 | 第48-49页 |
| 3.体验角色,加强学生公民认识能力 | 第49-50页 |
| 4.参加社会实践,内化公民知识 | 第50-53页 |
| (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自身公民素养的发展 | 第53-54页 |
| (五)完善教学评价方法,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 | 第54-57页 |
| 1.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 第54-55页 |
| 2.提高对公民教育的重视程度 | 第55页 |
|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 | 第55-57页 |
| 结语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