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互联网技术发展中消费异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基本内容 | 第13-14页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互联网技术发展中消费异化的内涵、特征 | 第15-19页 |
2.1 消费异化的内涵 | 第15-17页 |
2.1.1 消费异化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2 互联网技术发展中消费相关主体的厘定 | 第16-17页 |
2.2 互联网技术发展中消费异化的基本特征 | 第17-19页 |
2.2.1 广泛性 | 第17页 |
2.2.2 不确定性 | 第17-19页 |
第3章 互联网技术发展中消费异化的表现和危害 | 第19-25页 |
3.1 互联网技术发展中消费异化的表现 | 第19-22页 |
3.1.1 互联网销售平台通过活动控制人的消费行为 | 第19-20页 |
3.1.2 互联网平台制造过多的消费需求 | 第20页 |
3.1.3 通过互联网牟利背离道德规范 | 第20-21页 |
3.1.4 互联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未平衡 | 第21-22页 |
3.2 互联网技术发展中消费异化的危害 | 第22-25页 |
3.2.1 对个人而言存在精神缺失等问题 | 第22-23页 |
3.2.2 对企业而言口碑容易受损 | 第23页 |
3.2.3 对国家社会而言隐患颇多 | 第23-25页 |
第4章 互联网技术发展中消费异化诱发的因素及其根源 | 第25-32页 |
4.1 互联网技术发展诱发消费异化的因素 | 第25-28页 |
4.1.1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异化的土壤 | 第25页 |
4.1.2 快捷支付技术弱化了部分人对金钱来之不易的认识 | 第25-26页 |
4.1.3 互联网平台上消费异化信息的过度宣传 | 第26-27页 |
4.1.4 互联网科技发展消费文化的异化 | 第27-28页 |
4.1.5 线上交易模式巨变带来的迷失 | 第28页 |
4.2 互联网技术发展中消费异化发展的根源 | 第28-32页 |
4.2.1 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4.2.2 人类认识的局限性 | 第29-30页 |
4.2.3 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30页 |
4.2.4 消费文化的异化 | 第30-32页 |
第5章 互联网技术发展中消费异化的消解 | 第32-40页 |
5.1 从个人层面消解消费异化 | 第32-34页 |
5.1.1 加强自身消费能力的认识及明确消费需求 | 第32-33页 |
5.1.2 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 第33-34页 |
5.2 从企业层面消解消费异化 | 第34-37页 |
5.2.1 加强内部管理 | 第35页 |
5.2.2 强化道德操守 | 第35-36页 |
5.2.3 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 第36-37页 |
5.3 从国家层面消解消费异化 | 第37-40页 |
5.3.1 提高政府监管职能 | 第37-38页 |
5.3.2 规范法律法规 | 第38页 |
5.3.3 控制消费异化文化的传播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4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