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氧化铁形态和土壤有机碳组分状况分析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2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3-20页
        1.2.1 水稻土氧化铁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2 水稻土有机碳研究进展第17-19页
        1.2.3 水稻土氧化铁与有机碳关系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页
        1.3.2 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2.1 供试材料第22页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2-24页
        2.2.1 水稻土氧化铁形态分析方法第23页
        2.2.2 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分析方法第23-24页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24-25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5-41页
    3.1 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氧化铁形态的状况第26-32页
        3.1.1 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游离态氧化铁状况第26-27页
        3.1.2 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无定形态氧化铁状况第27-28页
        3.1.3 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络合态氧化铁状况第28页
        3.1.4 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全铁状况第28-29页
        3.1.5 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氧化铁形态分配比例第29-30页
        3.1.6 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氧化铁特征参数比较第30-31页
        3.1.7 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各形态氧化铁之间相关性分析第31页
        3.1.8 小结第31-32页
    3.2 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有机碳组分状况第32-37页
        3.2.1 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可溶性有机碳状况第32-33页
        3.2.2 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微生物量碳状况第33页
        3.2.3 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活性有机碳状况第33-34页
        3.2.4 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有机碳状况第34-35页
        3.2.5 不同肥力高中低肥力水稻土有机碳组分的分配比例第35-36页
        3.2.6 水稻土各有机碳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第36-37页
        3.2.7 小结第37页
    3.3 水稻土不同形态氧化铁与有机碳组分相关性分析第37-41页
        3.3.1 不同区域水稻土氧化铁形态与有机碳组分相关性分析第37-38页
        3.3.2 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氧化铁形态与有机碳组分相关性分析第38-40页
        3.3.3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肥配施味精渣对水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河北低平原区青贮玉米耗水特性与品种适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