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第一章 犬弓首蛔虫和犬弓首蛔虫病 | 第11-14页 |
1.1 犬弓首蛔虫 | 第11-12页 |
1.2 犬弓首蛔虫病 | 第12-14页 |
1.2.1 内脏幼虫移行症(VLM) | 第12-13页 |
1.2.2 眼睛幼虫移行症(OLM)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烯醇化酶与线虫 | 第14-16页 |
2.1 烯醇化酶 | 第14页 |
2.2 烯醇化酶在线虫中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2.1 捻转血矛线虫烯醇化酶 | 第14-15页 |
2.2.2 猪蛔虫烯醇化酶 | 第15页 |
2.2.3 广州管圆线虫烯醇化酶 | 第15页 |
2.2.4 旋毛虫烯醇化酶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与核酸疫苗 | 第16-17页 |
3.1 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 | 第16页 |
3.2 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与核酸疫苗 | 第16-17页 |
第二篇 犬弓首蛔虫烯醇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17-48页 |
第一章 犬弓首蛔虫烯醇化酶基因的PCR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17-25页 |
1.1 材料和方法 | 第17-21页 |
1.1.1 虫株 | 第17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1.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17页 |
1.1.4 总RNA的提取及c DNA合成 | 第17-18页 |
1.1.4.1 TRIZOL法提取总RNA | 第17-18页 |
1.1.4.2 c DNA的合成 | 第18页 |
1.1.5 enol-1 基因的PCR扩增 | 第18-19页 |
1.1.6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 第19页 |
1.1.7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19-20页 |
1.1.8 目的片段连接p MD18-T载体 | 第20页 |
1.1.9 连接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20页 |
1.1.10 菌液PCR鉴定阳性菌 | 第20页 |
1.1.11 阳性菌的序列测定 | 第20-21页 |
1.1.12 enol-1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1页 |
1.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1.2.1 enol-1 基因的扩增和克隆 | 第21页 |
1.2.2 enol-1 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 第21页 |
1.2.3 亲/疏水性分析 | 第21-22页 |
1.2.4 enol-1 的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 | 第22-23页 |
1.2.5 蛋白的抗原表位预测 | 第23页 |
1.2.6 蛋白的功能化位点分析 | 第23页 |
1.2 enol-1 基因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23-24页 |
1.3 讨论 | 第24页 |
1.4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犬弓首蛔虫p VAX-Enol核酸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评价 | 第25-48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5-39页 |
2.1.1 材料 | 第25-30页 |
2.1.1.1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2.1.1.2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1.1.3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2.1.1.4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2.1.1.5 溶液配制 | 第26-29页 |
2.1.1.6 培养基 | 第29页 |
2.1.1.7 引物 | 第29-30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30-39页 |
2.1.2.1 TRIZOL法提取总RNA | 第30页 |
2.1.2.2 逆转录反应和PCR扩增 | 第30页 |
2.1.2.3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 第30页 |
2.1.2.4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30页 |
2.1.2.5 PCR纯化产物的连接 | 第30页 |
2.1.2.6 连接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30页 |
2.1.2.7 菌液PCR鉴定阳性菌 | 第30页 |
2.1.2.8 阳性菌的序列测定 | 第30页 |
2.1.2.9 重组质粒的小提 | 第30-31页 |
2.1.2.10 酶切鉴定 | 第31页 |
2.1.2.11 测序验证 | 第31页 |
2.1.2.12 载体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31页 |
2.1.2.13 载体及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31-32页 |
2.1.2.14 载体与目的片段的连接 | 第32-33页 |
2.1.2.15 连接产物的转化与鉴定 | 第33页 |
2.1.2.16 大量制备质粒与质粒纯化 | 第33-34页 |
2.1.2.17 质粒的纯度检测 | 第34-35页 |
2.1.2.18 无内毒素小提质粒 | 第35页 |
2.1.2.19 转染Marc-145 细胞 | 第35-36页 |
2.1.2.20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enol蛋白 | 第36页 |
2.1.2.21 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评价 | 第36-39页 |
2.1.2.21.1 实验动物的免疫 | 第36-37页 |
2.1.2.21.2 小鼠血清的制备 | 第37页 |
2.1.2.21.3 可溶性粗抗原的制备 | 第37页 |
2.1.2.21.4 小鼠脾细胞悬液的制备 | 第37页 |
2.1.2.21.5 血清内抗体Ig G的检测 | 第37-38页 |
2.1.2.21.6 细胞因子IL2、IL4、IL10、IL12p70和IFN-γ 的检测 | 第38页 |
2.1.2.21.7 脾细胞增殖实验(CCK-8 法) | 第38-39页 |
2.1.2.21.8 犬弓首蛔虫感染性虫卵攻击感染BALB/c小鼠 | 第3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2.2.1 犬弓首蛔虫烯醇化酶基因PCR扩增结果 | 第39页 |
2.2.2 T载体重组质粒的菌液PCR扩增结果 | 第39页 |
2.2.3 T载体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9-40页 |
2.2.4 pVAX/enol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40页 |
2.2.5 重组质粒p VAX/enol转染Marc-145 细胞的免疫荧光鉴定 | 第40-42页 |
2.2.6 血清内Ig G的变化情况 | 第42页 |
2.2.7 细胞因子IL2、IL4、IL10、IL12p70和IFN-γ 的检测 | 第42-44页 |
2.2.7.1 绘制标准曲线 | 第42-43页 |
2.2.7.2 各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 第43-44页 |
2.2.7.2.1 IFN-γ检测结果 | 第43页 |
2.2.7.2.2 IL2检测结果 | 第43页 |
2.2.7.2.3 IL4检测结果 | 第43页 |
2.2.7.2.4 IL10检测结果 | 第43页 |
2.2.7.2.5 IL12p70检测结果 | 第43-44页 |
2.2.8 脾细胞增殖实验(CCK-8 法) | 第44页 |
2.2.9 小鼠对抗猪蛔虫攻击感染的效果 | 第44页 |
2.3 讨论 | 第44-47页 |
2.4 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