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木质素的概述及应用 | 第9-11页 |
1.1.1 木质素的结构 | 第9-11页 |
1.1.2 木质素结构分析方法 | 第11页 |
1.2 木质素降解方法 | 第11-14页 |
1.2.1 热裂解 | 第11-12页 |
1.2.2 酸碱催化解聚 | 第12-13页 |
1.2.3 氧化解聚 | 第13-14页 |
1.2.4 催化加氢降解 | 第14页 |
1.3 铼基催化剂在生物质转化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4 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4.1 课题意义及目的 | 第15页 |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实验总述 | 第17-22页 |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2.2 载体预处理 | 第18页 |
2.2.1 载体活性炭预处理 | 第18页 |
2.2.2 其它载体预处理 | 第18页 |
2.3 催化剂制备 | 第18页 |
2.4 催化剂表征方法 | 第18-20页 |
2.4.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 | 第19页 |
2.4.2 电镜测试(STEM) | 第19页 |
2.4.3 比表面积(BET)和孔径分布的测定 | 第19页 |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19页 |
2.4.5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XAFS能谱 | 第19-20页 |
2.4.6 核磁共振 | 第20页 |
2.5 催化反应评价 | 第20-22页 |
2.5.1 催化转化反应 | 第20-21页 |
2.5.2 分析方法及条件 | 第21-22页 |
第3章 Re_2O_7催化转化木质素芳醚键 | 第22-37页 |
3.1 反应条件筛选 | 第22-27页 |
3.1.1 不同催化剂反应活性比较 | 第22-24页 |
3.1.2 反应压力影响 | 第24-25页 |
3.1.3 溶剂影响 | 第25-27页 |
3.2 底物扩展 | 第27-28页 |
3.3 反应路径研究 | 第28-30页 |
3.4 木质素提取及Re_2O_7催化转化 | 第30-36页 |
3.4.1 有机木质素提取 | 第30页 |
3.4.2 木质素红外表征 | 第30-32页 |
3.4.3 解聚有机松木木质素 | 第32-33页 |
3.4.4 2D-HSQC-NMR表征 | 第33-35页 |
3.4.5 MALDI-TOF表征 | 第35页 |
3.4.6 GPC表征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ReOx/AC催化转化木质素芳醚键 | 第37-59页 |
4.1 催化剂表征 | 第37-38页 |
4.1.1 N_2-物理吸附 | 第37-38页 |
4.1.2 电镜表征 | 第38页 |
4.2 反应条件筛选 | 第38-43页 |
4.2.1 不同载体影响 | 第38-40页 |
4.2.2 不同溶剂影响 | 第40-41页 |
4.2.3 Re担载量影响 | 第41页 |
4.2.4 反应时间影响 | 第41-42页 |
4.2.5 反应温度影响 | 第42页 |
4.2.6 反应压力影响 | 第42-43页 |
4.3 催化转化不同木质素模型化合物 | 第43-47页 |
4.3.1 催化转化不同木质素α-O-4模型化合物 | 第43-44页 |
4.3.2 催化转化不同木质素β-O-4模型化合物 | 第44-46页 |
4.3.3 木质素β-O-4模型化合物反应路径探索 | 第46-47页 |
4.4 反应机理研究 | 第47-50页 |
4.4.1 XPS表征 | 第47-49页 |
4.4.2 XAFS表征 | 第49页 |
4.4.3 催化剂循环反应结果 | 第49-50页 |
4.5 真实木质素转化 | 第50-58页 |
4.5.1 碱式木质素提取 | 第50页 |
4.5.2 真实木质素红外表征 | 第50-51页 |
4.5.3 定性和定量解聚产物 | 第51-54页 |
4.5.4 2D-HSQC-NMR表征 | 第54-56页 |
4.5.5 MALDI-TOF表征 | 第56-57页 |
4.5.6 GPC表征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