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维权行为的定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2章 过度维权行为概述 | 第13-19页 |
2.1 过度维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 第13-17页 |
2.1.1 过度维权行为的概念 | 第13-15页 |
2.1.2 过度维权行为的特征 | 第15-17页 |
2.2 过度维权行为的类型 | 第17-19页 |
2.2.1 以向媒体曝光相威胁进行的过度维权行为 | 第18页 |
2.2.2 以起哄闹事方式进行的过度维权行为 | 第18-19页 |
第3章 过度维权行为定性的理论争议及其评析 | 第19-26页 |
3.1 无罪说及其评析 | 第19-21页 |
3.1.1 无罪说及其理由 | 第19-20页 |
3.1.2 对无罪说的评析 | 第20-21页 |
3.2 敲诈勒索罪说及其评析 | 第21-23页 |
3.2.1 敲诈勒索罪说及其理由 | 第21-22页 |
3.2.2 对敲诈勒索罪说的评析 | 第22-23页 |
3.3 寻衅滋事罪说及其评析 | 第23-26页 |
3.3.1 寻衅滋事罪说及其理由 | 第23-24页 |
3.3.2 对寻衅滋事罪说的评析 | 第24-26页 |
第4章 过度维权行为定性之我见 | 第26-34页 |
4.1 相关理论问题的澄清 | 第26-32页 |
4.1.1 相关犯罪客观要件的界定 | 第26-29页 |
4.1.2 法益侵害性的判断 | 第29-30页 |
4.1.3 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 第30-32页 |
4.2 过度维权行为的定性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