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楔形桩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沉桩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楔形管桩沉桩效应对比模型试验 | 第18-33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静力压桩 | 第18-19页 |
2.3 模型试验 | 第19-24页 |
2.3.1 试验概况 | 第19-20页 |
2.3.2 试验测试参数与方法 | 第20-22页 |
2.3.3 沉桩试验方案及步骤 | 第22-24页 |
2.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4-31页 |
2.4.1 贯入力变化规律 | 第24-25页 |
2.4.2 桩周土位移 | 第25-29页 |
2.4.3 桩身应变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基于PFC~(2d)5.0的粘性土宏细观参数相关性研究 | 第33-44页 |
3.1 概述 | 第33页 |
3.2 参数标定的原则 | 第33-34页 |
3.3 模拟的基本求解步骤 | 第34-35页 |
3.4 平面双轴试验模型的建立 | 第35-38页 |
3.4.1 颗粒接触模型的选择 | 第35-37页 |
3.4.2 数值试验的参数设置 | 第37页 |
3.4.3 平面双轴试验模型 | 第37-38页 |
3.5 模拟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3.5.1 细观参数对材料剪切强度的影响 | 第38-41页 |
3.5.2 颗粒细观参数对试件强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楔形管桩沉桩效应数值分析 | 第44-59页 |
4.1 沉桩效应数值模拟的意义 | 第44页 |
4.2 PFC软件简介 | 第44-48页 |
4.2.1 PFC的基本特点 | 第44-45页 |
4.2.2 颗粒流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45-46页 |
4.2.3 计算过程 | 第46-47页 |
4.2.4 PFC的重要概念 | 第47-48页 |
4.3 构建计算模型 | 第48-51页 |
4.3.1 细观参数的选取 | 第49页 |
4.3.2 建立模型 | 第49-51页 |
4.3.3 数值模拟和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51页 |
4.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1-58页 |
4.4.1 桩周土位移分析 | 第51-55页 |
4.4.2 孔隙率变化分析 | 第55-57页 |
4.4.3 桩周应力场分析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