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动力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电力工业论文

任丘电厂湿法脱硫双塔串联系统改造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现状第12-14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任丘电厂湿法脱硫系统的应用现状第16-26页
    2.1 任丘电厂脱硫系统设计思路第16页
    2.2 任丘电厂脱硫系统现状第16-19页
        2.2.1 烟气及SO_2吸收系统第16-18页
        2.2.2 吸收剂制备及石膏脱水系统第18-19页
        2.2.3 事故浆液及排空系统第19页
        2.2.4 工艺水系统第19页
    2.3 原脱硫系统运行性能情况第19-25页
        2.3.1 脱硫效率及SO_2排放浓度试验第21-22页
        2.3.2 净烟气中粉尘及相关污染物浓度试验第22-24页
        2.3.3 系统能耗试验第24页
        2.3.4 脱硫系统烟气压降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湿法脱硫改造技术路线分析第26-30页
    3.1 湿法脱硫技术第26页
        3.1.1 湿法脱硫工艺流程第26页
        3.1.2 工艺优势第26页
    3.2 湿法脱硫改造主要技术路线第26-29页
        3.2.1 双托盘湿法脱硫技术第27页
        3.2.2 双回路吸收塔第27-28页
        3.2.3 吸收塔串联第28页
        3.2.4 吸收塔增加喷淋层第28-29页
    3.3 改造方案的比较分析第29页
    3.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任丘电厂湿法脱硫系统改造方案第30-37页
    4.1 改造原则第30页
        4.1.1 脱硫系统改造原则第30页
        4.1.2 脱硫区域总平面布置原则第30页
    4.2 脱硫双塔串联系统改造思路第30-31页
    4.3 脱硫双塔串联改造分系统设计第31-34页
        4.3.1 烟气系统改造第31-32页
        4.3.2 引风机改造第32页
        4.3.3 一、二级吸收塔改造第32-33页
        4.3.4 吸收剂制备系统第33页
        4.3.5 其他相关系统第33-34页
    4.4 脱硫双塔串联改造预期与难点第34-36页
        4.4.1 有效控制SO_2排放浓度第34-35页
        4.4.2 水、电节能措施第35-36页
        4.4.3 本次改造的难点第36页
    4.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5章 新建二级吸收塔流场数值模拟分析第37-52页
    5.1 CFD数值模拟技术及模型介绍第37-40页
        5.1.1 数值模拟步骤第37-38页
        5.1.2 流体动力学基本控制方程第38-39页
        5.1.3 多相流运动的描述方法第39页
        5.1.4 模型的选择第39-40页
    5.2 吸收塔物理模型的建立第40-42页
        5.2.1 物理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5.2.2 网格划分第41-42页
        5.2.3 边界条件与参数的设定第42页
    5.3 吸收塔无喷淋层时的流场模拟第42-44页
    5.4 吸收塔引入不同喷淋层时的速度场第44-49页
    5.5 吸收塔引入不同喷淋层时的压力场第49-51页
    5.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6章 脱硫改造后双塔串联系统性能第52-57页
    6.1 改后脱硫效率和SO_2排放试验第52-53页
    6.2 改后净烟气中粉尘及相关污染物浓度试验第53-54页
    6.3 能耗试验第54-55页
    6.4 脱硫系统烟气压降第55-56页
    6.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7章 本文总结第57-59页
    7.1 论文工作成果第57-58页
    7.2 工作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蒸汽侧参数对1000MW级核电机组热经济性影响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500kV变电站二次压板防误管控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