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北川甘溪泥盆系核形石形成环境及成因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页 |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3-14页 |
| 1.6 本论文取得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16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3页 |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6-17页 |
| 2.2 区域构造及演化 | 第17-19页 |
| 2.3 研究区地层特征 | 第19-23页 |
| 第3章 实测剖面及其沉积相特征 | 第23-32页 |
| 3.1 金宝石组剖面 | 第23-28页 |
| 3.1.1 金宝石组沉积相特征 | 第23-26页 |
| 3.1.2 金宝石组核形石野外特征 | 第26-28页 |
| 3.2 土桥子组剖面 | 第28-32页 |
| 3.2.1 土桥子组沉积相特征 | 第28页 |
| 3.2.2 土桥子组核形石野外特征 | 第28-32页 |
| 第4章 核形石微观特征 | 第32-40页 |
| 4.1 金宝石组核形石微观特征 | 第32-36页 |
| 4.1.1 核形石的核心特征 | 第32页 |
| 4.1.2 核形石的纹层特征 | 第32-34页 |
| 4.1.3 核形石的微生物特征 | 第34-36页 |
| 4.1.4 金宝石组核形石沉积过程 | 第36页 |
| 4.2 土桥子组核形石微观特征 | 第36-40页 |
| 4.2.1 核形石的核心特征 | 第36-37页 |
| 4.2.2 核形石的纹层特征 | 第37-38页 |
| 4.2.3 核形石的微生物特征 | 第38页 |
| 4.2.4 土桥子组核形石沉积过程 | 第38-40页 |
| 第5章 核形石形成主控因素及成因机制分析 | 第40-48页 |
| 5.1 核形石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 5.1.1 水体能量与持续时间 | 第40-41页 |
| 5.1.2 微生物的繁育程度 | 第41页 |
| 5.1.3 核形石的核心 | 第41-42页 |
| 5.2 核形石成因机制分析 | 第42-48页 |
| 5.2.1 核形石成因机制分析 | 第42-43页 |
| 5.2.2 金宝石组核形石成因争议讨论 | 第43-45页 |
| 5.2.3 土桥子组与金宝石组核形石成因对比 | 第45-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