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的传播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蒲松龄的生平与《聊斋志异》创作背景 | 第13-18页 |
·蒲松龄的生平 | 第13-16页 |
·读书 | 第13-14页 |
·教书 | 第14页 |
·应试 | 第14-15页 |
·著书 | 第15-16页 |
·《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二十世纪前《聊斋志异》的传播研究 | 第18-24页 |
·《聊斋志异》的版本传播 | 第18-21页 |
·手稿本与抄本 | 第19页 |
·刻本 | 第19-20页 |
·注释评论本 | 第20页 |
·石印图咏本 | 第20-21页 |
·补遗本 | 第21页 |
·译本 | 第21页 |
·《聊斋志异》的戏曲传播 | 第21-24页 |
第三章 二十世纪后的《聊斋志异》传播研究 | 第24-41页 |
·印刷媒介传播 | 第25-31页 |
·不同版本文本 | 第25-27页 |
·国内改编读物 | 第27-29页 |
·国外译本传播 | 第29-31页 |
·戏曲媒介传播 | 第31-36页 |
·影视媒介传播 | 第36-39页 |
·网络媒介传播 | 第39-41页 |
第四章 《聊斋志异》的传播价值 | 第41-52页 |
·文学价值 | 第41-44页 |
·民俗学价值 | 第44-48页 |
·史学价值 | 第48-49页 |
·美学价值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