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朝进士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0.1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0.2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0.3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0.4 论文主要思路 | 第13-14页 |
0.5 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0.5.1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0.5.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1 宋初科举改革 | 第16-24页 |
1.1 科举改革的政治背景 | 第16页 |
1.2 科举改革详情 | 第16-22页 |
1.2.1 确立殿试 | 第17-18页 |
1.2.2 加设覆试 | 第18-19页 |
1.2.3 创制糊名法和誊录法 | 第19-20页 |
1.2.4 另行别头试 | 第20-21页 |
1.2.5 实行锁厅试 | 第21页 |
1.2.6 废除“公荐”制 | 第21-22页 |
1.3 真宗朝取士情况 | 第22-24页 |
2 真宗朝进士籍贯分布概况 | 第24-33页 |
2.1 北方地区进士籍贯分布探析 | 第25-26页 |
2.2 南方地区进士籍贯分布探析 | 第26-29页 |
2.3 真宗朝进士籍贯南北分布不均原因探析 | 第29-33页 |
2.3.1 政治与军事因素 | 第29-30页 |
2.3.2 教育因素 | 第30-31页 |
2.3.3 经济因素 | 第31-32页 |
2.3.4 统治者对南方人才的重视 | 第32-33页 |
3 真宗朝进士数量增长原因探析 | 第33-41页 |
3.1 太祖尊儒崇文政治理念的创立 | 第33-34页 |
3.2 太宗崇文政治理念的发扬 | 第34-36页 |
3.3 真宗尊儒崇文政治理念的传承 | 第36-41页 |
4 真宗朝进士的家世与仕途 | 第41-62页 |
4.1 高级官僚家庭出身者的家世与仕途 | 第50-54页 |
4.2 中下级官吏家庭出身者的家世与仕途 | 第54-60页 |
4.3 寒素家庭出身者的家世与仕途 | 第60-61页 |
4.4 寒素家庭出身者占绝对优势的原因探析 | 第61-62页 |
4.4.1 北宋确立了取士不问家世的原则 | 第61-62页 |
4.4.2 恩荫授官对平民子弟科举中举有一定影响 | 第62页 |
5 真宗朝进士群体的历史贡献 | 第62-71页 |
5.1 兴修水利、减税赈灾 | 第62-64页 |
5.2 平定叛乱、巩固边防 | 第64-65页 |
5.3 改革新榷茶法 | 第65页 |
5.4 明辨断案 | 第65-66页 |
5.5 著书立说 | 第66页 |
5.6 许洞的《虎钤经》 | 第66-68页 |
5.7 文学成就 | 第68-71页 |
结束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表:真宗朝进士分布表 | 第75-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