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4-22页 |
1.3.1 深基坑工程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2 深基坑降水开挖对邻近桩基变形影响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3 深基坑降水开挖对邻近桥墩变形影响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 第22-23页 |
1.4.1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22页 |
1.4.2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基坑工程相关理论 | 第24-39页 |
2.1 概述 | 第24页 |
2.2 基坑土体变形机理 | 第24-26页 |
2.2.1 围护结构变形 | 第24-25页 |
2.2.2 墙外土体变形 | 第25页 |
2.2.3 坑底土体变形 | 第25-26页 |
2.3 基坑降水引起土层变形 | 第26-29页 |
2.3.1 降水引起土层沉降的机理 | 第26页 |
2.3.2 降水引起土层变形的计算分析 | 第26-29页 |
2.4 基坑开挖和桥桩的相互作用 | 第29-38页 |
2.4.1 被动桩的定义 | 第29-30页 |
2.4.2 基坑开挖和桥桩的相互作用机理 | 第30-31页 |
2.4.3 基坑开挖和桥桩的相互作用理论分析 | 第31-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工程监测及数据分析 | 第39-66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9-45页 |
3.1.1 宁波地铁5号线概况 | 第39-40页 |
3.1.2 腊梅路站地理位置 | 第40页 |
3.1.3 腊梅路站基坑结构 | 第40-41页 |
3.1.4 腊梅路站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 第41-45页 |
3.1.5 腊梅路站周边环境概况 | 第45页 |
3.2 监测目的、内容及依据 | 第45-47页 |
3.2.1 监测的依据 | 第45-46页 |
3.2.2 地方相关规范 | 第46页 |
3.2.3 相关依据 | 第46页 |
3.2.4 监测的内容 | 第46-47页 |
3.2.6 监测重点 | 第47页 |
3.3 监测项目及数量 | 第47-50页 |
3.3.1 监测对象 | 第50页 |
3.3.2 巡查对象 | 第50页 |
3.4 监测内容及方法 | 第50-56页 |
3.4.1 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 第50-51页 |
3.4.2 围护墙顶部垂直位移监测 | 第51页 |
3.4.3 连续墙体侧向位移监测 | 第51-53页 |
3.4.4 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 | 第53-54页 |
3.4.5 钢支撑轴力监测 | 第54页 |
3.4.6 地下水位监测 | 第54-55页 |
3.4.7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监测 | 第55-56页 |
3.4.8 三官桥桥墩沉降监测 | 第56页 |
3.5 监测周期、频率和报警值 | 第56-58页 |
3.5.1 监测周期 | 第56页 |
3.5.2 监测频率 | 第56-57页 |
3.5.3 报警值 | 第57-58页 |
3.6 实际监测数据分析 | 第58-64页 |
3.6.1 地连墙水平位移监测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3.6.2 地表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3.6.3 钢支撑轴力监测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3.6.4 桥墩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基坑开挖对邻近桥墩变形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 第66-95页 |
4.1 概述 | 第66页 |
4.2 Midas GTS软件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 第66-67页 |
4.3 Midas GTS软件对有限元法的实现过程 | 第67-68页 |
4.4 Midas GTS软件渗流分析及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原理 | 第68-69页 |
4.4.1 Midas GTS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原理 | 第68页 |
4.4.2 Midas GTS在本文实际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 第68-69页 |
4.5 Midas GTS建立实际模型及相关参数 | 第69-73页 |
4.5.1 数值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69-70页 |
4.5.2 数值模型的相关参数 | 第70页 |
4.5.3 数值模型的三维尺寸 | 第70-72页 |
4.5.4 数值模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72页 |
4.5.5 数值模型的施工工况 | 第72-73页 |
4.6 基坑降水开挖的数值模拟计算 | 第73-86页 |
4.6.1 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模拟计算分析 | 第74-76页 |
4.6.2 钢支撑轴力模拟计算分析 | 第76-78页 |
4.6.3 基坑外地表沉降模拟计算分析 | 第78-80页 |
4.6.4 高架桥桩弯矩模拟计算分析 | 第80-82页 |
4.6.5 高架桥桩水平位移模拟计算分析 | 第82-84页 |
4.6.6 高架桥桩轴力模拟计算分析 | 第84-86页 |
4.7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86-93页 |
4.7.1 地连墙水平位移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 第86-87页 |
4.7.2 钢支撑轴力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 第87-88页 |
4.7.3 基坑外地表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 第88-90页 |
4.7.4 桥墩承台最大沉降监测值与计算值对比 | 第90-9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基坑开挖对邻近桥桩基变形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 第95-106页 |
5.1 概述 | 第95页 |
5.2 距基坑不同距离对邻近高架桥桩基位移影响分析 | 第95-98页 |
5.2.1 工况概况 | 第95-96页 |
5.2.2 各工况计算结果分析 | 第96-98页 |
5.3 不同支护刚度条件下深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位移影响分析 | 第98-101页 |
5.3.1 工况概况 | 第98-99页 |
5.3.2 各工况计算结果分析 | 第99-101页 |
5.4 不同基坑开挖深度对高架桥桩基的位移影响分析 | 第101-104页 |
5.4.1 工况概况 | 第101-102页 |
5.4.2 各工况计算结果分析 | 第102-10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6.1 结论 | 第106-107页 |
6.2 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