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第2章 Chord算法原理基础 | 第20-27页 |
2.1 Chord系统的算法分析 | 第20-23页 |
2.1.1 协议概述 | 第20-21页 |
2.1.2 关键字分配 | 第21页 |
2.1.3 对象查找算法 | 第21-23页 |
2.1.4 节点加入和退出算法 | 第23页 |
2.1.5 节点崩溃算法 | 第23页 |
2.2 几种著名的DHT算法改进方式 | 第23-25页 |
2.2.1 盲目搜索算法 | 第23-24页 |
2.2.2 基于分层网络的搜索算法 | 第24页 |
2.2.3 基于反馈机制的搜索算法 | 第24页 |
2.2.4 基于节点缓存的搜索算法 | 第24-25页 |
2.3 几种著名的Chord算法改进方式 | 第25页 |
2.3.1 G-Chord算法 | 第25页 |
2.3.2 Dual-Chord算法 | 第25页 |
2.3.3 P-Chord算法 | 第25页 |
2.4 现有Chord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2.4.1 QoS问题 | 第25-26页 |
2.4.2 拥塞问题 | 第26页 |
2.4.3 安全问题和随机失效性 | 第26页 |
2.5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针对Chord协议的改进与优化 | 第27-38页 |
3.1 Chord算法问题分析 | 第27页 |
3.2 基于兴趣分组的Chord路由算法改进 | 第27-32页 |
3.2.1 改进算法的网络拓扑结构 | 第27-29页 |
3.2.2 组长节点 | 第29页 |
3.2.3 组内节点 | 第29页 |
3.2.4 节点的加入和退出 | 第29-30页 |
3.2.5 改进算法的流程图 | 第30-31页 |
3.2.6 改进算法的伪代码 | 第31-32页 |
3.3 基于节点路由表的优化改进 | 第32-34页 |
3.3.1 高阶Chord | 第32-33页 |
3.3.2 删除路由表冗余信息 | 第33-34页 |
3.4 Chord查找算法优化 | 第34-37页 |
3.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改进算法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38-48页 |
4.1 仿真原理 | 第38-39页 |
4.2 P2PSim | 第39-40页 |
4.2.1 P2PSim及其工作原理 | 第39页 |
4.2.2 P2PSim的应用方法 | 第39-40页 |
4.3 改进代码分析 | 第40-41页 |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1-46页 |
4.4.1 仿真实验描述 | 第41页 |
4.4.2 经典Chord协议仿真 | 第41-42页 |
4.4.3 高阶Chord协议仿真 | 第42-43页 |
4.4.4 删除冗余信息Chord协议仿真 | 第43-45页 |
4.4.5 查找方式优化Chord协议仿真 | 第45页 |
4.4.6 基于兴趣分组Chord协议仿真 | 第45-46页 |
4.5 与其他先进的Chord算法的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4.6 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基于改进Chord协议的XML文档查询模型 | 第48-55页 |
5.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8-50页 |
5.2 服务层设计 | 第50页 |
5.3 Chord层设计 | 第50-52页 |
5.4 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5.4.1 时间性能分析 | 第53页 |
5.4.2 查找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5.5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总结 | 第55页 |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研发的项目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