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三羟异黄酮调控脂肪酸代谢的机理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符号注释表第1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8页
    1.1 三羟异黄酮第18-20页
        1.1.1 三羟异黄酮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第18-19页
        1.1.2 三羟基异黄酮的药理作用及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 非酒精性脂肪肝第20-21页
        1.2.1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机制第20页
        1.2.2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现状第20-21页
    1.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第21-22页
        1.3.1 PPARs的组成及结构第21-22页
        1.3.2 PPARs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第22页
    1.4 ChREBP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第22-24页
        1.4.1 ChREBP组成和结构特性第23页
        1.4.2 ChREBP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1.5 脂肪酸代谢第24-26页
        1.5.1 脂肪酸氧化的关键酶-肉碱棕桐酰转移酶I第24-25页
        1.5.2 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第25-26页
    1.6 脂肪细胞因子第26页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非酒精性脂肪肝体外培养细胞模型的建立第28-41页
    2.1 实验材料第28-29页
        2.1.1 实验细胞第28页
        2.1.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8-29页
    2.2 实验方法第29-34页
        2.2.1 细胞的复苏、传代培养及冻存第29-30页
        2.2.2 实验分组及处理第30-31页
        2.2.3 细胞活性的测定(MTT法)第31页
        2.2.4 细胞谷丙转氨酶的测定第31-32页
        2.2.5 细胞谷草转氨酶的测定第32-33页
        2.2.6 细胞甘油三酯的测定第33页
        2.2.7 细胞游离脂肪酸的测定第33-3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2.3.1 油酸诱导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第34-36页
        2.3.2 油酸诱导对细胞谷丙转氨酶含量的影响第36-37页
        2.3.3 油酸诱导对细胞谷草转氨酶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2.3.4 三羟基异黄酮对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第38-39页
        2.3.5 三羟基异黄酮对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第39页
    2.4 讨论第39-41页
第三章 三羟异黄酮对脂肪酸代谢中转录因子和关键限速酶的调控第41-63页
    3.1 实验材料第41-44页
        3.1.1 实验细胞第41页
        3.1.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1-43页
        3.1.3 引物设计第43-44页
    3.2 试验方法第44-47页
        3.2.1 细胞培养及分组处理第44页
        3.2.2 细胞总RNA提取第44-45页
        3.2.3 cDNA反转录第45页
        3.2.4 荧光定量PCR检测第45-47页
        3.2.5 丙二酰辅酶A含量的检测第47页
    3.3 实验结果第47-60页
        3.3.1 细胞RNA的质量检测第47-48页
        3.3.2 Gen对细胞PPARs mRNA表达的影响第48-52页
        3.3.3 Gen对细胞ChREBP mRNA表达的影响第52-54页
        3.3.4 Gen对细胞CPT-1 mRNA表达的影响第54-56页
        3.3.5 Gen对细胞ACC mRNA表达的影响第56-57页
        3.3.6 Gen对细胞Malonyl-CoA含量的影响第57-60页
    3.4 讨论第60-63页
第四章 三羟异黄酮对细胞因子的调控研究第63-71页
    4.1 实验材料第63-64页
        4.1.1 实验细胞第63页
        4.1.2 实验器材第63-64页
    4.2 实验方法第64-65页
        4.2.1 细胞的培养与分化诱导第64页
        4.2.2 细胞的分组与样本制备第64页
        4.2.3 TNF-α、Leptin浓度的测定第64-65页
        4.2.4 实验具体操作第65页
    4.3 实验结果第65-69页
        4.3.1 TNF-α、Leptin含量的标准曲线第65-67页
        4.3.2 Gen对四种细胞中细胞因子TNF-α、LEP水平的影响第67-69页
    4.4 讨论第69-7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5.1 主要结论第71-72页
    5.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骨骼肌细胞中PLC、IP3R的动态变化及桃红四物液的干预作用
下一篇:护卵汤对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