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纳米结构超吸收特性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3-3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8页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8-35页
        1.2.1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2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超吸收特性研究现状第20-27页
        1.2.3 超薄有损耗薄膜的研究现状第27-30页
        1.2.4 微纳加工手段的简单介绍第30-35页
    1.3 论文研究目的第35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第35-37页
第2章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基本理论与数值仿真方法第37-57页
    2.1 引言第37页
    2.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基本原理第37-48页
        2.2.1 麦克斯韦方程组与电磁波的传播第37-39页
        2.2.2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的激发第39-42页
        2.2.3 金属-介质单界面上的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及其特征长度第42-45页
        2.2.4 多层体系中的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第45-48页
    2.3 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第48-56页
        2.3.1 麦克斯韦方程和Yee元胞第49-53页
        2.3.2 数值稳定性第53-56页
    2.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3章 金属-介质多层薄膜窄带电磁波超吸收特性的研究第57-79页
    3.1 引言第57页
    3.2 多层薄膜的理论仿真计算第57-70页
        3.2.1 多层薄膜的FDTD仿真第57-61页
        3.2.2 多层薄膜特性的理论计算第61-70页
    3.3 窄带超吸收薄膜的制作工艺第70-73页
    3.4 实验结果分析第73-77页
    3.5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4章 多层薄膜与纳米孔阵列复合结构的超吸收特性研究第79-107页
    4.1 引言第79页
    4.2 金属纳米孔阵列的光学异常透射现象第79-86页
    4.3 金属-介质-金属纳米孔阵列的超吸收特性第86-95页
        4.3.1 金属-介质-金属纳米孔阵列的FDTD模拟仿真第87-90页
        4.3.2 金属-介质-金属纳米孔阵列的理论计算第90-95页
    4.4 微球自组装制备金属纳米孔阵列的工艺研究第95-102页
    4.5 实验结果分析第102-104页
    4.6 本章小结第104-107页
第5章 硅基纳米结构宽带超吸收特性的研究第107-127页
    5.1 引言第107-108页
    5.2 硅基纳米锥阵列的超吸收特性研究第108-117页
    5.3 一种新型超宽带吸收材料的理论仿真第117-126页
        5.3.1 物理模型与FDTD仿真第117-121页
        5.3.2 宽带吸收物理机制的理论分析第121-126页
    5.4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27-131页
    6.1 结论第127-128页
    6.2 研究展望第128-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1页
致谢第141-143页
指导教师简介第143-145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晶可控合成以及催化性能的调控
下一篇:交联聚合物及其微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