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13-1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3-14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3-14页 |
1.3 统计学方法 | 第14页 |
2 结果 | 第14-15页 |
2.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体重的变化 | 第14-15页 |
2.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中BMD值、血清E2水平的变化 | 第15页 |
3 讨论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六味地黄汤及其三个”一补一泻”药对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作用 | 第16-2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1.3 统计学方法 | 第18页 |
2 结果 | 第18-20页 |
2.1 药物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体重的影响 | 第18-19页 |
2.2 药物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BMD值、血清E2水平的影响 | 第19页 |
2.3 药物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Ca及血P含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2.4 药物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ALP及TRACP水平的影响 | 第20页 |
3 讨论 | 第20-22页 |
第三部分 从OPG、RANKL的蛋白表达探讨六味地黄汤及其“补泻”药对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 第22-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1.3 统计学方法 | 第24页 |
2 结果 | 第24-26页 |
2.1 药物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成骨细胞中OPG、RANKL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 药物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OPG、RANKL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25-26页 |
3 讨论 | 第26-28页 |
第四部分 六味地黄汤及其酒萸肉-丹皮药对中有效成分莫诺苷含量的测定 | 第28-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1.3 统计学方法 | 第29页 |
2 结果 | 第29-32页 |
2.1 专属性考察 | 第29-31页 |
2.2 方法学考察 | 第31-32页 |
2.3 含量测定 | 第32页 |
3 讨论 | 第32-34页 |
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2页 |
3.2 测定波长的确定 | 第32页 |
3.3 流动相的选择 | 第32-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附录A 综述 | 第40-46页 |
1.拆方研究 | 第40-42页 |
1.1 组方原理 | 第40-41页 |
1.2 单味药与全方 | 第41页 |
1.3 药对与全方 | 第41-42页 |
2. 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第42-43页 |
3. 小结 | 第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