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大气辐射论文--地球辐射论文

西北干旱区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及其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8-11页
        1.2.1 地面加热场强度的计算第8-9页
        1.2.2 地面加热场强度的气候特征第9-10页
        1.2.3 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与我国降水的关系第10-11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11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第13-25页
    2.1 资料介绍第13-14页
    2.2 方法说明第14-25页
        2.2.1 曼-肯德尔(Mann-Kendall)检验第14-15页
        2.2.2 Pearson相关系数及其检验第15页
        2.2.3 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第15-16页
        2.2.4 线性回归系数第16-17页
        2.2.5 奇异值分解法(SVD)第17-20页
        2.2.6 地面加热场强度计算第20-22页
        2.2.7 地表温度的订正第22-25页
第三章 计算值与再分析资料的对比第25-33页
    3.1 空间分布第25-27页
    3.2 时间演变第27-30页
        3.2.1 年内月变化第27-28页
        3.2.2 年际变化第28-30页
    3.3 各要素的比较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四章 西北干旱区地面加热场强度的气候特征第33-49页
    4.1 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基本气候特征第33-38页
        4.1.1 年内月变化第33-34页
        4.1.2 年内季节变化第34-37页
        4.1.3 年际变化第37-38页
    4.2 夏季地面加热场强度的气候特征第38-46页
        4.2.1 夏季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第38-41页
        4.2.2 夏季东、西部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差异第41-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9页
第五章 指数的建立及其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第49-67页
    5.1 地面热力场的持续性分析第49-50页
    5.2 指数的建立第50-55页
        5.2.1 SEOF分析第50-53页
        5.2.2 代表站选取第53-55页
    5.3 地面热力异常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第55-65页
        5.3.1 我国东部夏季降水EOF分析第55-57页
        5.3.2 IH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SVD分析第57-59页
        5.3.3 IH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可能关系第59-62页
        5.3.4 可能的影响途径第62-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第67-70页
    6.1 全文总结第67-69页
    6.2 创新点第69页
    6.3 研究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作者简介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清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水平在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中的比较及其对肝功能评价的意义
下一篇:恢复期肺栓塞患者运动耐力及通气有效性的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