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1 资料和方法 | 第14-17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 观察方法 | 第16页 |
1.4 检测方法 | 第16页 |
1.5 统计学处理 | 第16-17页 |
2 结果 | 第17-28页 |
2.1 入院时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及观察指标比较 | 第17-19页 |
2.2 两种营养方式对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 | 第19-21页 |
2.3 两种营养方式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等激素指标的影响 | 第21-24页 |
2.4 两种营养方式对氮平衡的影响 | 第24-25页 |
2.5 两种营养方式对血液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 | 第25-26页 |
2.6 两组患者总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 | 第26-27页 |
2.7 两组患者GCS评分 | 第27-28页 |
3 讨论 | 第28-34页 |
3.1 重症脑卒中患者代谢特点 | 第28页 |
3.2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目的 | 第28页 |
3.3 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 第28-29页 |
3.4 营养支持的时机选择 | 第29-30页 |
3.5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可更好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指标 | 第30页 |
3.6 两种营养方式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甲状腺功能等激素影响无差异 | 第30-31页 |
3.7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更好的增加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液淋巴细胞计数 | 第31-32页 |
3.8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可改善免疫功能降低总感染发生率 | 第32页 |
3.9 两种营养方式对近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影响无差异 | 第32-34页 |
4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综述 | 第39-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