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FeS_2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兴起 | 第13-17页 |
1.2.1 FeS_2晶体结构 | 第14页 |
1.2.2 Pyrite光学性能 | 第14-15页 |
1.2.3 Pyrite薄膜的电学性能 | 第15-17页 |
1.3 Pyrite薄膜制备方法 | 第17-21页 |
1.3.1 物理沉积 | 第17-18页 |
1.3.2 化学沉积 | 第18-19页 |
1.3.3 前驱体硫化法 | 第19-21页 |
1.4 本文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表征 | 第23-40页 |
2.1 水热法在纳米制备的应用 | 第23-27页 |
2.1.1 水热结晶的生长理论 | 第23-25页 |
2.1.2 水热法制备技术 | 第25-26页 |
2.1.3 水热法的应用 | 第26-27页 |
2.2 实验装置及药品 | 第27-29页 |
2.2.1 水热高压反应釜 | 第27-28页 |
2.2.2 实验药品 | 第28-29页 |
2.3 实验原理及步骤 | 第29-31页 |
2.3.1 反应机理 | 第29-30页 |
2.3.2 实验步骤 | 第30-31页 |
2.4 结果及表征 | 第31-38页 |
2.4.1 X射线衍射(XRD) | 第31-33页 |
2.4.2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 第33-35页 |
2.4.3 X射线能谱(EDS) | 第35-36页 |
2.4.4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 | 第36-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Pyrite纳米晶制备工艺优化 | 第40-60页 |
3.1 水热法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3.1.1 反应介质的性质 | 第40-41页 |
3.1.2 矿化剂 | 第41页 |
3.1.3 反应温度 | 第41页 |
3.1.4 溶液pH值 | 第41页 |
3.1.5 反应时间 | 第41页 |
3.1.6 反应摩尔比 | 第41-42页 |
3.2 时间对Pyrite纳米晶的影响 | 第42-47页 |
3.2.1 对比实验设置 | 第42页 |
3.2.2 实验结果与表征 | 第42-47页 |
3.3 24h条件下S/Fe摩尔比对Pyrite纳米晶的影响 | 第47-51页 |
3.3.1 对比实验设置 | 第47页 |
3.3.2 实验结果与表征 | 第47-51页 |
3.4 48 h条件下S/Fe摩尔比对Pyrite纳米晶的影响 | 第51-58页 |
3.4.1 对比实验设置 | 第51-52页 |
3.4.2 实验结果与表征 | 第52-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Pyrite纳米单晶光电性能 | 第60-68页 |
4.1 前言 | 第60页 |
4.2 光探测原型器件的制备 | 第60-64页 |
4.2.1 光刻技术 | 第60-61页 |
4.2.2 电子束蒸发Ni电极 | 第61-62页 |
4.2.3 聚焦离子束刻蚀 | 第62-63页 |
4.2.4 薄膜制备 | 第63-64页 |
4.3 探测器电性能 | 第64-65页 |
4.4 紫外可见光吸收 | 第65-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结论 | 第68-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