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IE4能效水平的异步电机新型结构设计方案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IE4电机发展动态及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外IE4电机发展动态及应用现状 | 第11页 |
1.2.2 我国IE4电机发展动态及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1.3 IE4电机设计核心技术及难点问题 | 第1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异步电机损耗理论及计算方法 | 第14-20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电机铜耗的研究与分析 | 第14-15页 |
2.2.1 基于磁路的铜耗计算方法 | 第14页 |
2.2.2 基于磁场的铜耗计算方法 | 第14-15页 |
2.3 电机铁耗的研究与分析 | 第15-17页 |
2.3.1 铁磁材料损耗的基本计算模型 | 第15-17页 |
2.3.2 基于磁路的电机铁耗计算方法 | 第17页 |
2.3.3 基于磁场的电机铁耗计算方法 | 第17页 |
2.4 基于时步有限元的电机损耗计算模型 | 第17-19页 |
2.4.1 考虑斜槽的电机时步有限元模型 | 第17-18页 |
2.4.2 基于时步有限元的电机损耗模型的建立 | 第18-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时空离散策略对损耗计算精度的影响 | 第20-30页 |
3.1 引言 | 第20页 |
3.2 损耗计算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2页 |
3.2.1 时间步长 | 第20-21页 |
3.2.2 斜槽分段数 | 第21-22页 |
3.2.3 剖分密度 | 第22页 |
3.3 时间离散策略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 第22-24页 |
3.3.1 涡流损耗的数值微分误差 | 第22-23页 |
3.3.2 谐波磁场的混叠效应 | 第23-24页 |
3.4 空间离散策略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 第24-28页 |
3.4.1 斜槽分段数 | 第24页 |
3.4.2 气隙及定转子齿剖分密度 | 第24-28页 |
3.5 实验验证 | 第28-2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异步电机结构对损耗的影响 | 第30-38页 |
4.1 引言 | 第30页 |
4.2 定子槽形尺寸对损耗的影响 | 第30-34页 |
4.2.1 槽口宽度 | 第30-31页 |
4.2.2 槽口高度 | 第31页 |
4.2.3 槽肩角 | 第31-32页 |
4.2.4 槽宽 | 第32页 |
4.2.5 槽高 | 第32-33页 |
4.2.6 槽半径 | 第33-34页 |
4.3 转子斜槽对损耗的影响 | 第34-37页 |
4.3.1 空载时斜槽对损耗的影响 | 第34页 |
4.3.2 额定负载时斜槽对损耗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3 空载时槽斜度对损耗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4 额定负载时槽斜度对损耗的影响 | 第36-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达到IE4能效水平的异步电机新型结构研究 | 第38-48页 |
5.1 引言 | 第38页 |
5.2 定子槽形优化设计 | 第38-40页 |
5.2.1 基于时步有限元的定子槽形优化设计 | 第38-39页 |
5.2.2 定子槽形优化设计实例 | 第39-40页 |
5.3 定子铁心的改进设计 | 第40-42页 |
5.3.1 定子铁心齿部新型结构 | 第40-41页 |
5.3.2 定子铁心齿部开缝的宽度选择 | 第41页 |
5.3.3 定子铁心齿部开缝的高度选择 | 第41-42页 |
5.4 转子槽形优化设计 | 第42-45页 |
5.4.1 转子闭口槽对损耗的影响 | 第42-43页 |
5.4.2 转子闭口槽桥高对损耗的影响 | 第43-45页 |
5.5 转子铁心的改进设计 | 第45-46页 |
5.5.1 转子铁心齿部新型结构 | 第45页 |
5.5.2 转子铁心齿部开缝的宽度选择 | 第45-46页 |
5.5.3 转子铁心齿部开缝的高度选择 | 第46页 |
5.6 异步电机的新型结构 | 第46-4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