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未来网络和休眠机制介绍 | 第14-23页 |
2.1 未来网络的概念 | 第14-20页 |
2.1.1 PSIRP网络定义 | 第14-16页 |
2.1.2 OpenFlow Network网络定义 | 第16-18页 |
2.1.3 DTN网络定义 | 第18-20页 |
2.2 休眠机制 | 第20-22页 |
2.2.1 休眠机制分类 | 第21-22页 |
2.2.2 休眠机制的应用 | 第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节点级与网络级休眠算法研究 | 第23-44页 |
3.1 节点级休眠 | 第23-32页 |
3.1.1 关键概念介绍 | 第24-27页 |
3.1.2 EACDS算法原理 | 第27页 |
3.1.3 MACDS算法原理 | 第27-28页 |
3.1.4 EACDS和MACDS能耗的比较 | 第28-30页 |
3.1.5 MACDS的能量级对能耗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6 MACDS的能量级对延时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 网络级休眠 | 第32-43页 |
3.2.1 Open Flow Network下的休眠算法 | 第32-38页 |
3.2.2 Open Flow Network下的休眠算法仿真分析 | 第38-39页 |
3.2.3 PSIRP下的休眠算法 | 第39-42页 |
3.2.4 PSIRP下的休眠算法仿真分析 | 第42-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DTN网络能耗和时延估算方法的研究 | 第44-51页 |
4.1 估算方法 | 第44页 |
4.2 基于仿真的能耗估算方法 | 第44-47页 |
4.2.1 网络节点状态的能耗表示 | 第46-47页 |
4.3 仿真工具 | 第47-48页 |
4.3.1 NS仿真的基本过程 | 第47-48页 |
4.4 NS辅助工具 | 第48-50页 |
4.4.1 数据流生成工具cbrben | 第48-49页 |
4.4.2 拓扑场景生成工具setdest | 第49页 |
4.4.3 Trace文件分析 | 第49-50页 |
4.4.4 NAM工具 | 第50页 |
4.4.5 结果分析绘图工具 | 第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DTN网络中休眠算法的改进 | 第51-63页 |
5.1 DTN网络路由协议 | 第51-54页 |
5.1.1 Spray and Wait路由 | 第51-52页 |
5.1.2 PRoPHET路由 | 第52-53页 |
5.1.3 Epidemic路由 | 第53-54页 |
5.2 基于节点探测次数统计的MACDS算法 | 第54-55页 |
5.3 仿真分析 | 第55-62页 |
5.3.1 改进过的MACDS与MACDS在不同节点停留时间下的仿真对比 | 第58-60页 |
5.3.2 改进过的MACDS与MACDS在不同节点通信半径下的仿真对比 | 第60-61页 |
5.3.3 改进过的MACDS在不同DTN网络协议下的研究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