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毫米波螺旋线慢波结构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行波管概述 | 第12-18页 |
1.2.1 行波管的基本结构 | 第13-15页 |
1.2.2 行波管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1.2.3 行波管慢波结构的类型 | 第16-18页 |
1.3 毫米波行波管的发展概况 | 第18-23页 |
1.3.1 毫米波行波管面临的挑战 | 第19页 |
1.3.2 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1.3.3 螺旋线慢波结构的分类 | 第20-23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螺旋线行波管的理论基础 | 第24-34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螺旋线慢波结构的工作原理 | 第24-28页 |
2.2.1 色散特性 | 第25-27页 |
2.2.2 耦合阻抗 | 第27-28页 |
2.2.3 衰减常数 | 第28页 |
2.3 色散成型技术 | 第28-30页 |
2.4 注-波互作用的理论分析计算 | 第30-34页 |
2.4.1 返波振荡抑制 | 第31-32页 |
2.4.2 螺距跳变技术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脊加载宽带螺旋线慢波结构的研究 | 第34-48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3.3 脊加载螺旋线慢波结构高频特性的研究 | 第35-41页 |
3.4 注-波互作用的计算 | 第41-46页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MMPM用小型化螺旋线慢波结构的研究 | 第48-69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4.3 尺寸参数的变化对高频特性的影响 | 第49-56页 |
4.4 注-波互作用的计算 | 第56-67页 |
4.4.1 工作参数的变化对注-波互作用的影响 | 第56-62页 |
4.4.2 互作用慢波电路的进一步优化 | 第62-67页 |
4.5 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