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17页 |
1.1 共同作用理论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 CFG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板与复合共同作用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12-14页 |
1.4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7页 |
2.板与复合地基共同作用基本理论 | 第17-31页 |
2.1 共同作用基本概念 | 第17页 |
2.1.1 共同作用基本方程 | 第17页 |
2.2 板与复合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理论 | 第17-19页 |
2.2.1 板的分析模型 | 第17-19页 |
2.2.2 桩土共同作用的分析模式 | 第19页 |
2.3 地基的力学模型 | 第19-25页 |
2.3.1 线弹性地基模型 | 第19-21页 |
2.3.2 非线性地基模型 | 第21页 |
2.3.3 弹塑性地基模型 | 第21-23页 |
2.3.4 复合地基 | 第23-25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25-31页 |
2.4.1 复合模量法 | 第25页 |
2.4.2 应力修正法和桩身压缩法 | 第25-26页 |
2.4.3 有限单元法 | 第26-28页 |
2.4.4 复合地基按沉降控制设计方法 | 第28-31页 |
3.按弹性模型分析桩土共同作用以及复合地基的替换 | 第31-49页 |
3.1 复合地基本构模型及模型参数 | 第31-36页 |
3.1.1 复合地基本构模型 | 第31-33页 |
3.1.2 模型参数 | 第33-36页 |
3.2 桩体和土体变形模量和泊松比的确定 | 第36-38页 |
3.2.1 混凝土桩体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的确定 | 第36-37页 |
3.2.2 土的变形模量和泊松比的确定 | 第37-38页 |
3.3 桩土分离模型与等效模型的数值分析 | 第38-49页 |
3.3.1 基本假定 | 第38-39页 |
3.3.2 ABAQUS软件简介及求解设置 | 第39-40页 |
3.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40-43页 |
3.3.4 桩土模量比对两种模型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5 置换率对两种模型的影响 | 第45-49页 |
4.按弹塑性地基模型分析桩土共同作用 | 第49-55页 |
4.1 弹塑性地基模型下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2 各个设计参数对板沉降以及地基平均沉降量的影响 | 第50-55页 |
5.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5-56页 |
5.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