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曲线运动轨迹跳汰机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1.1 我国能源的结构 | 第14页 |
1.2 选煤技术的发展 | 第14-16页 |
1.3 跳汰机的发展及应用 | 第16-17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2 主要实验装置的介绍 | 第20-36页 |
2.1 输出任意波形的波形发生器 | 第20页 |
2.2 手写板 | 第20-24页 |
2.3 步进电机 | 第24-29页 |
2.3.1 步进电机的简介 | 第24-25页 |
2.3.2 步进电机的分类与选型 | 第25-28页 |
2.3.3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选择 | 第28-29页 |
2.4 隔膜式跳汰机 | 第29-30页 |
2.5 机体结构以及传动装置的设计 | 第30-33页 |
2.5.1 机体结构设计 | 第30-32页 |
2.5.2 传动装置设计 | 第32-33页 |
2.6 高速摄像机 | 第33-3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任意曲线的实现 | 第36-45页 |
3.1 波形发生器 | 第36-42页 |
3.1.1 程序控制输出方式 | 第39页 |
3.1.2 可变时钟计数器寻址方式 | 第39页 |
3.1.3 DMA输出方式 | 第39-40页 |
3.1.4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方式 | 第40页 |
3.1.5 PIC系列单片机 | 第40-42页 |
3.2 数位板 | 第42-43页 |
3.2.1 电阻压力式 | 第42-43页 |
3.2.2 电磁压感式 | 第43页 |
3.2.3 电容触控式 | 第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任意运动轨迹跳汰机的软件设计 | 第45-73页 |
4.1 跳汰曲线的生成 | 第46-48页 |
4.2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 第48页 |
4.3 任意波形发生器的FPGA实现 | 第48-61页 |
4.3.1 相位累加器的设计 | 第51-55页 |
4.3.2 控制模块的设计 | 第55-57页 |
4.3.3 波形数据存储器的设计 | 第57-61页 |
4.4 脉宽调制波(PWM)模块设计 | 第61-63页 |
4.5 上位机界面 | 第63-67页 |
4.5.1 任意波形发生器的操作界面 | 第63-64页 |
4.5.2 常规波形数据的生成 | 第64-66页 |
4.5.3 任意波形数据的生成 | 第66-67页 |
4.6 下位机 | 第67页 |
4.7 系统显示部分程序设计 | 第67-68页 |
4.8 系统键盘控制程序设计 | 第68-69页 |
4.9 手写板设计 | 第69-72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5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73-86页 |
5.1 实验设备的搭建 | 第73-75页 |
5.2 实验结果及可行性分析 | 第75-8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6.2 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