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模拟与计算论文--电力系统的计算论文

基于日负荷曲线模式识别的阶段理论线损计算及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第12-14页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第14-16页
第2章 网络拓扑辨识第16-26页
    2.1 网络拓扑辨的研究意义第16页
    2.2 网络拓扑辨识的研究方法第16-20页
        2.2.1 树状搜索法第16-18页
        2.2.2 矩阵法第18-20页
        2.2.3 其他方法第20页
    2.3 改进网络拓扑辨识及时间子阶段划分第20-25页
        2.3.1 厂站增减辨识第20-22页
        2.3.2 开关状态辨识第22-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日负荷曲线及断面模式识别第26-43页
    3.1 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第26-28页
        3.1.1 模式及模式识别第26-27页
        3.1.2 模式识别系统第27-28页
        3.1.3 模式识别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8页
    3.2 模式识别的主要方法第28-32页
        3.2.1 统计模式识别第29-30页
        3.2.2 结构模式识别第30-31页
        3.2.3 模糊模式识别第31页
        3.2.4 人工网络模式识别第31-32页
    3.3 日负荷曲线及断面模式识别第32-39页
        3.3.1 日负荷曲线模式识别第32-33页
        3.3.2 发电厂出力及切负荷辨识第33-34页
        3.3.3 断面模式识别第34-39页
    3.4 算例仿真第39-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阶段理论线损计算及分析第43-56页
    4.1 统计线损分析第43页
    4.2 基于模式识别的阶段理论线损第43-52页
        4.2.1 网损的灵敏度修正第43-45页
        4.2.2 本文算法基本步骤及流程图第45-47页
        4.2.3 算例仿真第47-52页
    4.3 边界增减厂站网损修正第52-55页
        4.3.1 边界增减厂站的网损修正方法第52-54页
        4.3.2 算例仿真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溶剂热法合成LiFePO4电极材料及表面活性剂OA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SOA的变电站信息集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