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3 小结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21-22页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框架 | 第22-3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2-27页 |
2.1.1 绩效、绩效管理与预算绩效管理 | 第22-23页 |
2.1.2 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过程 | 第23-24页 |
2.1.3 预算绩效管理与绩效预算 | 第24-25页 |
2.1.4 财政支出 | 第25-2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2.2.1 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 第27-28页 |
2.2.2 政府预算管理理论 | 第28-29页 |
2.2.3 财政支出增长理论 | 第29-30页 |
2.2.4 小结 | 第30-31页 |
3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现状分析:演进与成效 | 第31-43页 |
3.1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践起点 | 第31-33页 |
3.1.1 西方国家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的动因 | 第31页 |
3.1.2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践动因 | 第31-33页 |
3.2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33-36页 |
3.2.1 初步探索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考评(1998—2005年) | 第33-34页 |
3.2.2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逐步规范(2005—2011年) | 第34-35页 |
3.2.3 全面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新时期(2011年—) | 第35-36页 |
3.3 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践探索 | 第36-43页 |
3.3.1 预算支出绩效评价逐步深入 | 第36-38页 |
3.3.2 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不断加强 | 第38-39页 |
3.3.3 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持续完善 | 第39页 |
3.3.4 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开始实施 | 第39-40页 |
3.3.5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有效应用 | 第40-41页 |
3.3.6 配套机制初步建立 | 第41-43页 |
4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省级财政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3-60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43-44页 |
4.2 样本省(直辖市)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基本情况 | 第44-47页 |
4.3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 第47-53页 |
4.3.1 变量选取 | 第47页 |
4.3.2 模型构建 | 第47-49页 |
4.3.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9-50页 |
4.3.4 平稳性检验 | 第50-51页 |
4.3.5 相关性分析 | 第51-53页 |
4.4 F检验、BP-LM检验、Hausman检验 | 第53-54页 |
4.5 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54-60页 |
5 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60-66页 |
5.1 结论 | 第60页 |
5.2 政策启示 | 第60-66页 |
5.2.1 推进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法制化进程 | 第60-61页 |
5.2.2 加强绩效目标管理,规范绩效目标设定 | 第61-62页 |
5.2.3 深化绩效评价管理,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62-63页 |
5.2.4 全面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加强预算绩效外部评价 | 第63-64页 |
5.2.5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培养公众参与意识 | 第64-65页 |
5.2.6 健全预算绩效监督机制,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监督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