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1.3.1 国内外乡村旅游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外田园综合体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乡村旅游 | 第18页 |
2.1.2 田园综合体 | 第18-19页 |
2.1.3 全域旅游 | 第19页 |
2.1.4 旅游化 | 第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旅游体验论 | 第19-20页 |
2.2.2 文化生态论 | 第20页 |
2.2.3 景观生态论 | 第20-21页 |
3 田园综合体一般开发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6页 |
3.1 田园综合体的一般开发模式 | 第21-23页 |
3.1.1 农事体验型模式 | 第21页 |
3.1.2 优势农业产业园区模式 | 第21-22页 |
3.1.3 近郊型现代农业观光园模式 | 第22页 |
3.1.4 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模式 | 第22-23页 |
3.2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6页 |
3.2.1 田园乡村生活 | 第23页 |
3.2.2 田园乡村生产 | 第23-24页 |
3.2.3 田园乡村生态 | 第24页 |
3.2.4 田园乡村文化 | 第24-26页 |
4 旅游引导的田园综合体开发模式的构建 | 第26-37页 |
4.1 模式构建 | 第26-27页 |
4.2 田园乡村生活旅游化 | 第27-29页 |
4.2.1 乡村美食品尝与制作 | 第27-28页 |
4.2.2 乡村民宿开发 | 第28-29页 |
4.3 田园乡村生产旅游化 | 第29-32页 |
4.3.1 乡村生产景观观光 | 第29-30页 |
4.3.2 乡村生产活动体验 | 第30-31页 |
4.3.3 乡村农产品研发 | 第31页 |
4.3.4 特色农产品加工 | 第31-32页 |
4.4 田园乡村生态旅游化 | 第32-34页 |
4.4.1 乡村生态景观优化 | 第32-33页 |
4.4.2 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 第33-34页 |
4.5 田园乡村文化旅游化 | 第34-37页 |
4.5.1 田园综合体的文化主题定位 | 第34-35页 |
4.5.2 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创意 | 第35-37页 |
5 基于旅游发展的北湖银滩田园综合体的开发 | 第37-50页 |
5.1 北湖银滩概况 | 第37-39页 |
5.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7-38页 |
5.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8-39页 |
5.2 北湖银滩旅游资源分析 | 第39-40页 |
5.2.1 北湖银滩生活旅游资源 | 第39页 |
5.2.2 北湖银滩生产旅游资源 | 第39页 |
5.2.3 北湖银滩生态旅游资源 | 第39页 |
5.2.4 北湖银滩文化旅游资源 | 第39-40页 |
5.3 北湖银滩乡村生活的旅游化开发 | 第40-42页 |
5.3.1 北湖银滩美食品尝与制作 | 第40-41页 |
5.3.2 北湖银滩民宿开发 | 第41-42页 |
5.4 北湖银滩乡村生产的旅游化开发 | 第42-44页 |
5.4.1 北湖银滩生产景观观光 | 第42页 |
5.4.2 北湖银滩生产活动体验 | 第42-43页 |
5.4.3 北湖银滩农产品研发 | 第43页 |
5.4.4 北湖银滩特色农产品加工 | 第43-44页 |
5.5 北湖银滩乡村生态的旅游化开发 | 第44-46页 |
5.5.1 北湖银滩生态景观优化 | 第44-45页 |
5.5.2 北湖银滩生态环境保护 | 第45-46页 |
5.6 北湖银滩乡村文化的旅游化开发 | 第46-50页 |
5.6.1 北湖银滩的文化主题定位 | 第46页 |
5.6.2 北湖银滩文化旅游产品创意 | 第46-5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结论 | 第50-51页 |
6.1.1 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50页 |
6.1.2 构建了旅游发展引导的田园综合体开发模式 | 第50页 |
6.1.3 以北湖银滩为例实证了田园综合体开发模式的可行性 | 第50-51页 |
6.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