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信号R峰的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心电信号预处理方法 | 第13-16页 |
1.2.2 R峰检测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心电图基础知识 | 第21-29页 |
2.1 心电图的波形特征 | 第21-22页 |
2.2 心电图的标准导联 | 第22-25页 |
2.2.1 肢体导联 | 第23-24页 |
2.2.2 胸前导联 | 第24-25页 |
2.3 心电图标准数据库 | 第25-27页 |
2.4 R峰的检测评价指标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心电信号的预处理 | 第29-41页 |
3.1 经验模态分解原理 | 第29-30页 |
3.2 排列熵的原理 | 第30-31页 |
3.3 基于EMD和排列熵的滤波方法 | 第31页 |
3.4 算法的参数调整 | 第31-32页 |
3.5 算法的滤波效果 | 第32-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R峰特征提取 | 第41-49页 |
4.1 R峰特征提取原理 | 第41-42页 |
4.1.1 单导联的曲线长度变换原理 | 第41-42页 |
4.1.2 多导联的曲线长度变换原理 | 第42页 |
4.2 曲线长度变换的算法参数确定 | 第42-45页 |
4.3 长度变换的实验效果 | 第45-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R峰检测规则和实验结果 | 第49-63页 |
5.1 阈值调整规则 | 第49-51页 |
5.2 代表性的实验结果 | 第51-56页 |
5.2.1 正常心电图的检测结果 | 第51-52页 |
5.2.2 R峰倒置的检测结果 | 第52-53页 |
5.2.3 高大T波的检测结果 | 第53-55页 |
5.2.4 三联律的检测结果 | 第55-56页 |
5.3 MIT-BIH数据库的检测结果 | 第56-58页 |
5.4 算法漏检的原因分析 | 第58-59页 |
5.5 算法误检的原因分析 | 第59-62页 |
5.6 章节小结 | 第62-6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总结 | 第63-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