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文献综述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技术及内膜剥脱术的优劣 | 第7-20页 |
| 1 外科治疗措施 | 第7-9页 |
| 2 CAE与介入治疗“金标准”的争执 | 第9-13页 |
| 3 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对比研究 | 第13-16页 |
| 4 结论 | 第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20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20-29页 |
| 颈动脉狭窄 | 第20页 |
| ·病因及病理 | 第20页 |
| ·流行病学 | 第20-21页 |
| ·临床表现 | 第21页 |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 第21页 |
|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 第21页 |
| ·辅助检查 | 第21-23页 |
| ·多普勒-超声检查 | 第21-22页 |
| ·磁共振血管造影 | 第22页 |
| ·CT血管造影 | 第22页 |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第22-23页 |
| ·狭窄程度评定 | 第23页 |
|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 第23-26页 |
| ·内科治疗 | 第23-24页 |
| ·外科手术治疗 | 第24-25页 |
| ·介入治疗 | 第25-26页 |
| ·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6-29页 |
| 2 方法 | 第29-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 ·纳入标准 | 第29页 |
| ·排除标准 | 第29页 |
| ·研究开展的时间或文献发表的年限、语种不限 | 第29页 |
| ·原始文献样本大小及随访年限不限 | 第29页 |
| ·资料检索 | 第29-30页 |
| ·所用资料来源 | 第29页 |
| ·检索策略 | 第29-30页 |
| ·数据提取及资料评估方法 | 第30-31页 |
| ·数据合成及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 3 结果 | 第32-47页 |
| ·研究资料的情况 | 第32-40页 |
| ·纳入研究实验项目质量评估 | 第40-41页 |
| ·META分析 | 第41-47页 |
| ·卒中 | 第42-43页 |
| ·死亡及致残性卒中 | 第43-44页 |
| ·心肌梗塞 | 第44-45页 |
| ·颅神经损伤 | 第45-46页 |
| ·长期随访结果 | 第46-47页 |
| 4 讨论 | 第47-52页 |
| ·介入技术创新及新器械的应用对介入治疗的影响 | 第47-52页 |
| ·栓塞保护装置 | 第48-50页 |
| ·其他装置 | 第50页 |
| ·有症状颈动脉狭窄及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 第50-52页 |
| 5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59页 |
| ABSTRACT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