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登记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1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0-14页 |
1.1 研究资料 | 第10-11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1.1.2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1.1.3 排除标准 | 第10-11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1 一般资料 | 第11页 |
1.2.2 设备与器材 | 第11页 |
1.2.3 手术方法 | 第11-12页 |
1.2.4 随访 | 第12页 |
1.2.5 终点事件定义 | 第12页 |
1.3 统计学处理 | 第12-14页 |
第2章 结果 | 第14-19页 |
2.1 临床资料基本情况 | 第14页 |
2.2 技术成功率和狭窄改善情况 | 第14-15页 |
2.3 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 | 第15-17页 |
2.3.1 主要终点事件 | 第15页 |
2.3.2 次要终点事件 | 第15-16页 |
2.3.3 支架植入部位与不良事件 | 第16-17页 |
2.4 其他并发症 | 第17页 |
2.5 典型病例 | 第17-19页 |
第3章 讨论 | 第19-24页 |
3.1 研究结果分析 | 第19-20页 |
3.2 支架类型的选择 | 第20页 |
3.3 手术相关并发症分析 | 第20-24页 |
3.3.1 穿支事件 | 第20-21页 |
3.3.2 脑实质出血 | 第21页 |
3.3.3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第21页 |
3.3.4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 第21-22页 |
3.3.5 支架内血栓形成 | 第22页 |
3.3.6 脑血管痉挛 | 第22页 |
3.3.7 支架内再狭窄 | 第22-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6页 |
综述 | 第26-39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