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本课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7页 |
1.2.1 多年冻土路基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非冻土地区路桥过渡段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变形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4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课题拟研究的内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案 | 第18-19页 |
2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路基变形及桥台变形分析 | 第19-30页 |
2.1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沉降变形分析 | 第19-23页 |
2.1.1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沉降变形的基本规律 | 第19页 |
2.1.2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3页 |
2.2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路基变形分析 | 第23-27页 |
2.2.1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路基病害调查分析 | 第23-25页 |
2.2.2 影响多年冻土路基变形的因素 | 第25-27页 |
2.3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桥台变形分析 | 第27-29页 |
2.3.1 冻土区桥梁上部结构主要病害及成因分析 | 第27-28页 |
2.3.2 下部结构主要病害及成因分析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3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数值模拟 | 第30-52页 |
3.1 路桥过渡段温度场基本理论及控制方程 | 第30-33页 |
3.1.1 温度场基本理论 | 第30-31页 |
3.1.2 温度场控制微分方程 | 第31页 |
3.1.3 变形场应力应变方程 | 第31-33页 |
3.2 路桥过渡段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3-37页 |
3.2.1 基本假定 | 第33页 |
3.2.2 计算区域的确定 | 第33-35页 |
3.2.3 网格的划分 | 第35页 |
3.2.4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5-36页 |
3.2.5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6-37页 |
3.3 数值结果分析 | 第37-50页 |
3.3.1 路桥过渡段纵断面温度场分析 | 第37-40页 |
3.3.2 路桥过渡段横断面温度场分析 | 第40-44页 |
3.3.3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分析 | 第44-50页 |
3.4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机理分析 | 第50页 |
3.5 小结 | 第50-52页 |
4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 第52-67页 |
4.1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措施及优缺点分析 | 第52-55页 |
4.2 治理措施的思路 | 第55-56页 |
4.2.1 防排水措施 | 第55-56页 |
4.2.2 保护冻土措施 | 第56页 |
4.2.3 道砟层处理措施 | 第56页 |
4.3 新的病害处理措施 | 第56页 |
4.4 多年冻土区新型路桥过渡段变形场模型建立 | 第56-57页 |
4.5 新模型材料热物理参数的确定 | 第57-58页 |
4.6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8-66页 |
4.6.1 改进后路桥过渡段温度场分析 | 第58-61页 |
4.6.2 改进后路桥过渡段变形场分析 | 第61-66页 |
4.7 小结 | 第66-6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