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9-14页 |
1 禽腮腺炎病毒属概述 | 第9-11页 |
2 禽副黏病毒6型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3 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3.1 荧光染料法 | 第12页 |
3.2 荧光标记探针法 | 第12-13页 |
3.3 荧光标记引物 | 第13页 |
3.4 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 | 第13页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23页 |
1 材料 | 第14-16页 |
1.1 样本和试验动物 | 第14页 |
1.2 试验试剂 | 第14页 |
1.3 试验耗材与仪器 | 第14-15页 |
1.4 试验所需溶液配置 | 第15-16页 |
2 方法 | 第16-23页 |
2.1 Hubei株的分离与鉴定 | 第16-19页 |
2.2 Hubei株的血凝性初步研究 | 第19-20页 |
2.3 APMV-6荧光定量PCR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 第20-23页 |
结果 | 第23-31页 |
1 Hubei株的分离与鉴定 | 第23-26页 |
1.1 样本采集 | 第23页 |
1.2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3-24页 |
1.3 APMV-6序列与进化树分析 | 第24-26页 |
2 Hubei株的血凝性初步研究 | 第26-27页 |
3 APMV-6荧光定量PCR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 第27-31页 |
3.1 阳性标准品质粒DNA浓度测定与拷贝数换算 | 第27页 |
3.2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条件优化结果 | 第27-29页 |
3.3 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分析 | 第29页 |
3.4 重复性试验 | 第29页 |
3.5 特异性试验 | 第29-30页 |
3.6 临床样品检测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