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地区早白垩世基性脉岩锆石U-Pb年龄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0-14页 |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科学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4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 第13-14页 |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9页 |
| 2.1 区域地层及岩性 | 第15-17页 |
| 2.1.1 新太古界胶东群 | 第15页 |
| 2.1.2 古元古界粉子山群和荆山群 | 第15-16页 |
| 2.1.3 新元古界蓬莱群 | 第16页 |
| 2.1.4 中生界地层 | 第16-17页 |
| 2.1.5 新生界地层 | 第17页 |
| 2.2 构造 | 第17-18页 |
| 2.3 岩浆岩 | 第18页 |
| 2.4 区域矿产 | 第18-19页 |
| 3 基性脉岩岩石学 | 第19-29页 |
| 3.1 样品采集及岩性 | 第19-20页 |
| 3.2 矿物学特征 | 第20-29页 |
| 4 基性脉岩U-Pb年代学 | 第29-50页 |
| 4.1 基性脉岩U-Pb年龄 | 第29-30页 |
| 4.2 继承锆石U-Pb年龄与微量元素特征 | 第30-50页 |
| 4.2.1 胶北基性脉岩 | 第30-33页 |
| 4.2.2 苏鲁基性脉岩 | 第33-50页 |
| 5 基性脉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 第50-62页 |
| 5.1 胶北地体主要构造事件 | 第50-54页 |
| 5.2 胶北基性脉岩的源区 | 第54-56页 |
| 5.3 苏鲁基性脉岩的源区 | 第56-58页 |
| 5.4 基性脉岩对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 | 第58-60页 |
| 5.5 胶东早白垩世基性脉岩成因构造模型 | 第60-62页 |
| 6 结论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