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国少数民族医学论文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聚炔有效部位化学成分与抗炎活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略词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5页
    1.1 两色金鸡菊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11-24页
        1.1.1 黄酮类化合物第11-16页
        1.1.2 聚炔类化合物第16-17页
        1.1.3 挥发油类化合物第17-21页
        1.1.4 氨基酸类化合物第21-22页
        1.1.5 脂肪酸类化合物第22页
        1.1.6 萜类化合物第22-23页
        1.1.7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第23页
        1.1.8 其他类成分第23-24页
    1.2 两色金鸡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第24-28页
        1.2.1 降血脂作用第24-25页
        1.2.2 降血压作用第25页
        1.2.3 抗糖尿病作用第25-26页
        1.2.4 抗氧化作用第26-27页
        1.2.5 抗炎、抗菌作用第27页
        1.2.6 抗衰老作用第27-28页
    1.3 聚炔类化合物研究进展第28-33页
        1.3.1 聚炔类化合物的分类第28-31页
        1.3.2 聚炔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第31-33页
    1.4 虚拟活性筛选第33-34页
    1.5 结语第34-35页
前言第35-37页
第二章 论文设计第37-39页
    2.1 立题依据第37页
    2.2 实验目的第37页
    2.3 实验内容第37-38页
        2.3.1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提取工艺及聚炔部位富集工艺的建立第37-38页
        2.3.2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聚炔部位成分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第38页
        2.3.3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聚炔部位的活性筛选第38页
    2.4 技术路线第38-39页
第三章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提取工艺及聚炔有效部位富集工艺的建立第39-45页
    3.1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提取工艺的建立第39-42页
        3.1.1 材料第39页
        3.1.2 方法第39-41页
        3.1.3 结果第41-42页
    3.2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聚炔有效部位的富集第42-45页
        3.2.1 材料第42-43页
        3.2.2 方法第43-44页
        3.2.3 结果第44-45页
第四章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聚炔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第45-67页
    4.1 成分分离第45-50页
        4.1.1 材料第45-46页
        4.1.2 方法第46-50页
    4.2 结构鉴定第50-67页
        4.2.1 材料第50页
        4.2.2 结果第50-67页
第五章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聚炔有效部位的生物活性筛选第67-83页
    5.1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中聚炔类化合物的虚拟活性筛选第67-78页
        5.1.1 材料与方法第67-71页
        5.1.2 结果第71-76页
        5.1.3 构效关系及作用靶点分析第76-78页
    5.2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中聚炔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筛选第78-83页
        5.2.1 材料第79页
        5.2.2 方法第79-80页
        5.2.3 结果第80-83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83-88页
    6.1 结论第83-85页
        6.1.1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提取工艺及聚炔有效部位富集工艺的建立第83页
        6.1.2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聚炔部位的成分分离与鉴定第83-84页
        6.1.3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中聚炔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筛选第84-85页
    6.2 讨论第85-88页
        6.2.1 实验思路及创新性第85页
        6.2.2 聚炔部位主要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与鉴定第85-86页
        6.2.3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中聚炔类化合物的虚拟活性筛选第86页
        6.2.4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中聚炔类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筛选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5页
致谢第95-97页
个人简历第97-99页
附图第99-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益气养阴利咽方结合咽部啄治法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基于“天人相应”理论探讨季节变化对金黄地鼠免疫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