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光电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3 光电催化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1.3.1 光电化学池 | 第13-14页 |
1.3.2 能带激发 | 第14-15页 |
1.4 α-Fe_2O_3的研究概述 | 第15-27页 |
1.4.1 α-Fe_2O_3性质介绍 | 第15-16页 |
1.4.2 α-Fe_2O_3的制备方法 | 第16-19页 |
1.4.3 α-Fe_2O_3的改性方法 | 第19-27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1.5.1 本论文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1.5.2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5.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30-35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30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2.3 样品表征与测试 | 第31-33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1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 第31-32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TEM) | 第32页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32页 |
2.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UV-vis) | 第32页 |
2.3.6 荧光分光光度计(PL) | 第32-33页 |
2.4 样品的光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33-35页 |
2.4.1 电流密度-时间曲线及线性扫描伏安测试 | 第33页 |
2.4.2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 | 第33页 |
2.4.3 莫特-肖特基(Mott-Schottky)曲线测试 | 第33-35页 |
第三章 Ti掺杂Fe_2O_3光电极的制备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5-47页 |
3.1 前言 | 第35-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3.2.1 Ti-Fe_2O_3光电极的制备 | 第36页 |
3.2.2 样品表征 | 第36页 |
3.2.3 光电化学测试 | 第36-37页 |
3.3 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3.3.1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7-38页 |
3.3.2 XRD分析 | 第38-39页 |
3.3.3 XPS分析 | 第39-40页 |
3.3.4 紫外?可见漫发射光谱 | 第40-41页 |
3.3.5 PL分析 | 第41-42页 |
3.3.6 光电流响应 | 第42-43页 |
3.3.7 莫特-肖特基曲线分析 | 第43-44页 |
3.3.8 电化学阻抗(EIS)的分析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FeOOH/CdS/Ti-Fe_2O_3光电极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7-62页 |
4.1 前言 | 第47-4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4.2.1 Ti-Fe_2O_3光电极的合成 | 第48页 |
4.2.2 CdS/Ti-Fe_2O_3光电极的合成 | 第48页 |
4.2.3 FeOOH/CdS/Ti-Fe_2O_3光电极的合成 | 第48页 |
4.2.4 样品表征 | 第48-49页 |
4.2.5 光电化学测试 | 第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4.3.1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49-51页 |
4.3.2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51-52页 |
4.3.3 XRD分析 | 第52页 |
4.3.4 XPS分析 | 第52-54页 |
4.3.5 紫外-可见漫发射光谱 | 第54-55页 |
4.3.6 PL分析 | 第55页 |
4.3.7 光电流响应 | 第55-57页 |
4.3.8 莫特-肖特基曲线分析 | 第57-58页 |
4.3.9 电化学阻抗(EIS)的分析 | 第58-59页 |
4.3.10 电子传输机理研究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页 |